清朝钱币。铸于世祖顺治年间(1644~1661),是清朝入关后正式铸行的第一种制钱。面文“”,均为对读。多为黄铜质,有极少数为青铜。钱体趋于扁平,钱缘宽阔。钱文宋体。主要为小平钱,少数折二、折十大钱。按背文变化和铸行阶段可分为五式。早期顺治钱保留了明朝制钱工艺,使其版式具有明显的明朝钱币特征,而后期彻底从明朝制钱体系中脱离出来,建立了独有的清代制钱风格, 这在明清钱币演化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清军入关之后,清政权、南明政权、农民起义军政权之间爆发的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清政权的统一战争主导了前期顺治钱的铸造,它是一个战时货币演化的经典案例和实物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