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宝(gold coin)其外文意思等同于金币,是指由贵重黄金制成的古代流通货币,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始于元代。
不过,早在唐初开元通宝行世时,民间就有取其硕大、贵重之意,旋读为“开元通宝”的。而元代称呼金银钱为“元宝”,则是元朝之宝的意思。黄金叫做金元宝,银锭叫作银元宝,既有政治含义,也是对金银货币约定俗成的通称。
清代金元宝的图片及价格,从目前的拍卖市场上来看,早期的金银锭成交价格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价位,特别是在2006年,一系列的高价在市场上出现:在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上,一枚南宋25两金铤(切半),成交价达到了121.45万元;,元代王开权铺五两金锭,估价14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15.4万元。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追逐这些拍品,不如关注一下清以及清以后的金银锭。
熔铸成形的金锭,作为中国古代货币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金银锭可分为几种:船形、条形、饼形,不同形状的金锭有着不同的名称。此金锭元宝的造型美观,颜色亮丽,保存完善,玩赏性高,存世稀少,流淌着独具一格的文化意义。
金锭zui早是在汉代的时候铸造的,一直流通到清朝,它在我国古代的货币流通市场上占据着极高的地位。金锭虽然形状不一,但每个做工都很精良。在金锭上面,会刻上铸造时间、大小重量、铸造的人甚至是监督者的名字等等,这些信息都在金锭上可以明显的获取,如果有人弄虚作假,就可以依路找源,问责有人。足见那时的人们对铸造金锭的认真与负责,所以说金锭的含金量还是极高的。
纳粹黄金”是法西头目希特勒统治德国期间掠夺的黄金,其数额之大难以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