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年"字后没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后面有一"造"字。三年版"民"字中有一"点",而其他年版民字无"点"。铸造量较少的版别有:"O"记版、粗发版、三角圆版、开口贝版、加铸"甘肃"两字版、背双星版、大胡须版、大耳朵版等。
民国三年版,正面为袁世凯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年”字后没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后面有一“造”字。三年版“民”字中有一“点”,而其他年版民字无“点”。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两种模具,老模具为185道边齿,新模具为170道边齿,铸造量都较多,属于普通流通版。
民国八年版,八年版中的普通版流通量较多,钢模由外国代制,文字书写符合汉字结构,字形没有变异的特征。有一点特征是正面袁像胸襟花饰前内边齿多一细齿,而无一空挡(其他年号版有一空挡)。
-
民国九年版中的主要版别九年版中主要有袁像未封领版和大耳版两种,前者为普通版,铸量较多,后者铸量较少。大耳版指袁像耳朵比其他版要大,而衣领全为封领。-
物以稀为贵,存世量决定一件古玩的价值,古玩也是消耗品,流传时间越长存世量就越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本作伪的《国史通典》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价值,因为他是明朝以前的古改本,这种改本的存世量根本无从考证,因为他跟后世的改本混淆在一起了。既然都无从考证了,数量肯定不会多,因此,这作伪的《国史通典》也就成了古玩,而且比它的前身《通典》更值钱。这是一笔糊涂账,伪品比真品更值钱,对唐风来说,他只要能证明这本书是明朝以前的改本他就能卖出好价钱,而这两枚藏书印恰好能够证明。
南京翰林院印是明朝翰林院的藏书印,这是明朝时期的修撰典藏机构,按照现在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待遇很高的单位。按理来说,这种机构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将一本作伪的《国史通典》钤上藏书印。但这里涉及到一个历史变迁,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但南京还是被认为是明朝的都城,所以,翰林院并没有一起迁走。
离了老大的支撑,这帮小弟的地位一落千丈,结果导致场子日渐冷清破败,小弟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清贫。待遇不好,水平高的就会跳槽,留下一帮水品差的乱盖藏书印,甚至还有靠着这枚权威的藏书印吃饭的可能,就跟全国牙防组似的,给钱就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