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又称凉城,是武威地区行署驻地,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武威属冷温带干旱区,年平均降雨量约16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7.8度。石羊河由南向北流经全境,物产丰饶,古称“银武威”,有“凉州不凉米粮川”之说。武威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主要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出土地雷台汉墓、号称“陇右学宫之冠”的武威文庙、丝路名刹海藏寺,堪称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及沙漠公园等。威饮食文化,兼容并蓄,南北口味融为一体。其风味食品历史悠久,制做精细,品种繁多,如绝代佳人般秀色可餐,特点是经济实惠。小吃有:面皮、油炸糕、米汤油馓、炸油馓子、满族饽饽、燕窝酥、青粉、黄粉、沙米粉等。当然这里的景色也是非常不错的,今天就给大家几个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
白塔寺遗址:白塔寺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20公里白塔村,海拔1500米。白塔寺为元代忽必烈时期藏传佛教萨迦派法王赴凉州会谈西藏统一、并达成协议的居所。白塔寺遗址由寺院、塔院、塔林等建筑构成。寺院有围墙,东西420米、南北430米,墙基宽3.1米。院内探明6座殿基,墙基为砖或石砌。塔院中的殿基存有砖砌墙基、砖铺地面。塔院中萨班灵骨塔为主体建筑,始建于元、明、清重修。现存基座为土心砖表结构,边长26.75米、残高5.1米。白塔寺遗址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寺院,也是中国元代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其建筑形制和出土遗物对研究藏传佛教寺院布局、藏传佛教传播等有很高价值。
海藏寺:海藏寺在武威城西北2.5公里处,也有人称海藏寺,因寺院周围林泉茂密,犹如海中藏寺,故名。创建年代现在无从考证,是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占地11,600平方米,是河西的名刹古寺,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山门、大殿、灵钧台、天王殿、无量殿等保存完整。
天佛寺石窟:天佛寺石窟位于城南50公里处中路乡灯山村,是我国早期的石窟之一。创建于十六国北凉,后经历代开凿,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有学者称为“中国石窟鼻祖”。窟内保存壁画数百平方米,现存洞窟三层,大小佛龛17个,佛像100多尊,以及魏、隋、唐时期的汉、藏写经、初唐绢画等珍贵文物。其中主体建筑大佛窟如来坐像高达30多米。大佛左右两边站立迦叶、阿难、普贤、文殊、广目、天王六尊造像,神态逼真,形象各异,塑造精致。因修黄羊河水库,大部分佛像、壁画、经卷等搬迁于省博物馆保存。现窟内大佛依山造像、中心柱,佛龛及部分壁画尚存,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罗什寺塔:罗什寺塔矗立在武威北大街,是为了纪念鸠摩罗什在武成弘扬佛法、翻译经典的功绩而建造的。现存罗什寺塔八角十二层,高32米,全以条形方砖砌成。从下起第三、五、八层均没门,顶部是葫芦形的铜质宝瓶,最上层东西各有小佛龛,龛内有佛像,据说是真金的。
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天祝“三峡”地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南部,深处祁连山腹地,东西横,向63公里,南北纵向68公里,总面积162万亩。境内山高谷深,地貌奇特,山势峻险,怪石嶙峋。民族风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境内海拔2040—4446米,年均气温0.2-0.4℃,聚居着藏、汉、回、蒙古族等多个民族。朱岔峡、金沙峡、先明峡和石门沟组成了风景秀丽的天祝“三峡”森林公园。它处于丝绸古道之要冲,东距省会兰州144公里,距民航中川机场80公里,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横穿县城而过, 景区内公路畅通,可驱车直达各景点,交通通迅十分便利。
了解更多资讯请点击(智慧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