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大明朝宣宗宣德八年开铸“宣德通宝”,约铸行十万贯左右(约1亿枚),钱体厚重,全部为素背平钱。字迹没有永乐朝那样的刚毅,更多了一些仁宣之治太平江山的雍容。
宣德钱只是两京宝源局及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省宝泉局铸行了十万贯,数量不多。永乐、宣德两朝铸钱所开钱局相同,连两京在内也只有六处鼓铸,每年铸行也都不超过十万贯。
笔者收藏 “明代宣德通宝小平钱币”一枚(见图片)。其特征是:钱径25毫米,穿4毫米,厚1.3毫米,重约3.77克,材质为青铜,形制规正,地章平正,钱文深峻,字迹清晰,为宽缘版别。钱面书体为“宣德通宝”真书四字直读,钱背素面。钱体表层被红斑(朱砂锈)包裹着,非常漂亮,局部见有绿色锈斑,红斑下可见年代久远自然形成的锈蚀斑迹,渗入肌体,局部呈现质地原色,自然天成。
钱体边缘直边,呈切削状,钱背平坦,如同机械切削般,俗称:“车工背”,钱币穿孔内整齐,干净利落,棱角规矩,铸造工艺上乘,与同版别的钱币相比,属精美制品,是一枚开门见山的生坑钱币。
明朝宣宗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铸造,版式为小平钱。铸量少于永乐通宝,版别统一,几乎每一枚都是精工制作,未见质量低劣者。如今存世量已不多。“德”字偶有省去一横的,称作“省一宣德”,比较少见,价格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