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是清穆宗载淳的年号。其实,在载淳即位之初,是以“祺祥”为年号的,并以此铸过“祺祥钱”,但未流通。咸丰十一年(1861年)岁次辛酉七月间,咸丰帝病死在热河的避暑山庄,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继承帝位。新皇帝采用什么年号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商榷后,确定采用“祺祥”二字,取其吉祥之意。当时铸币为祺祥通宝、祺祥重宝,有小平、折十两种钱,背文为纪重、纪局。
同年9月30日,慈禧发动“辛酉政变”,由恭亲王亲自提出改用“同治”年号,并征询内阁的意见,内阁大臣一致认为这个年号拟得好,妙处就在于它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在太后看来,是两宫同治;在民间看来,是上下一心、同臻郅治。当恭亲王将拟定的新年号奏知慈禧太后时,果然为慈禧所欣赏。因为在慈禧心目中,两宫同治,即表示两宫并尊,无嫡庶之分。这样,“同治重宝”及“同治通宝”于同治元年(1862年)正式开始铸行。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铸行同治通宝、重宝钱,期间的同治重宝背纪值当十,谱载主要为部颁样钱式,该式钱为宽缘制式,黄铜质地,楷书书体,书相端美,铸相精整,遗存不丰,颇具收藏价值。而在其中也有宝浙局之式,除背满文局名不同以外,余皆类。在后世的收藏实践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一些脱谱并与标准式有所不同的罕见泉品。而这种现象,不外乎是官铸或者私铸及其臆造伪作两类。其真伪与否,自然要根据实物三相一材诸般特征来加以辨识,符合相关条件者为真反之为假。
近些年,随着古钱币市场行情的持续走高,同治重宝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同治重宝铸造于清朝同治年间,从这么古钱币的铸造时间来说,钱币的收藏意义还是很大的。就其本身的价值来分析,也算的上是中国近代古钱币中的珍品。由于“同治”年号受到慈禧和朝廷大臣的一致同意,故在同治元年正式铸行了“同治重宝”。据了解,同治重宝的分类有很多,一种为同治重宝清·满族,而同治·年号则是在1862之后发行的,由于发行的年份,以及发行的数量各不相同,故其市场价值自然也是不同的。
陕西西安是收藏品的发源地,更是藏品买卖的首选之地,吸引着世界各地收藏者的目光。其始终奉行“客户至上”,“服务第一”,“诚实信用”,“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本着“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为艺术收藏爱好者提供专业、优质、便捷的艺术品门店寄售、鉴定评估、艺术品委托拍卖(全球前20拍卖企业)、期刊杂志推广,电视网络推广(新浪网、今日头条、网易网、腾讯网、凤凰网、youku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等),艺术品修复,民间艺术文化交流研究等服务。凭借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金融、商贸中心的地域优势及十三朝古都西安强大的高端收藏家群体,资深的鉴定专家团队、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依托电视栏目的影响力,为艺术品投资收藏爱者提供完美的投资收藏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