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造大清铜币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流通时间较短。因其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极为稀少,大清铜币光绪年户部造当十被誉为中国古钱币“铜元十珍”之一,价值不可估量。大清铜币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多位清帝在位时发行过铜币来作为流通货币,使交易逐渐便利起来,因此铜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此“户部造大清铜币”直径2.8cm,重8.5g。钱面中央有“大清铜币”四个汉字,内嵌一小字“鄂”代表地名,上端是满文“大清铜币”字样,两侧“丙午”为年份。边缘中间分别“户部”二汉字,下端为“当制钱十文”。钱背中央为蟠龙,上端是“光绪年造”,下端英文“ai Ching Ti Kuo Copper Coin”字样(大清帝国铜币)。其包浆自然,熟旧感强,有轻微的铜锈痕迹,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钱币是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工具,对于统治阶级来说特别重要,掌握货币的制造、流通权利,就控制住了全国各地财政,对于加强清政府的统治非常重要。于是,清政府便着手整顿和统一币制,试图将铸币权收归国有,加强控制。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0月,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的户部造币总厂开始铸造新式铜元“大清铜币”,并颁布《整顿圜法章程十条》。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全国的货币更加统一规范。大清铜币虽然有多个省份铸造,但上令通达、执法严格,因此,此种钱币版式不是特别多。
“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共有二十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计有:中央户部;直;吉;奉;汴;鄂;湘;川;云;滇;川滇;赣;闽;粤;浙;苏;淮;皖;东;甯。其中,吉字最少;川滇、云字次之;滇、赣、苏、浙、东字再次之。
十大声誉钱币之“大清铜币”藏品反面神龙纹路清楚,如刀刻所成,铸造工艺神乎其技,且龙身纹路精巧,并有云海烘托,看上去似乎是一幅神龙翱翔天际油画,极端瑰丽,美得扣人心弦,值得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