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铜币,是晚清和北洋时期四川省地方政权铸造的货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两广总督李鸿章奏准在广东开铸圆形无孔铜币。四川铜元中二百文的铸造,前已述及自民国2年(1913)开始.计有大型小型的区分,铸造者惟利是图。初由五十文改铸一百文,继改铸大型二百文,此犹未足,复改铸小型二百文。大型二百文一枚,最少可改小型二百文两枚,成色要求96%,清铸二十文铜币,其重量较小型二百文还重。更有不法之徒,更用机械以清铸十文铜币压而扩之,改图易字成小二百文,两型的重量没有差别。故在流通中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别。大型二百文在全省均能流通使用,尤以沱江流域为多。川南高县、珙县、筠连、兴文等县,只作一百二十五文或一百文行使。而仪陇、蓬安、昭化、通江等县,却作三百文行使。
铜币正面上环书“军政府造”四字,中央“四川铜币”四字内海棠花饰,底书“当制钱十文”五字;背面中央“汉”字,上环书纪念年份“中华民国元年”六字,外边十八空心圈代表十八独立省份;此币选用精炼黄铜所铸,包浆自然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