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中国就开始出现银元,到了民国元年,各种银元更是鳞次栉比,蔚为大观,外国银元有鹰洋、站人、本洋等;本国银元有广东、湖北、江南、安徽等各种龙洋和吉林币、东三省币、奉天币、造币厂币、北洋币、大清银币等,由于种类太多,各银行钱庄经常炒作,搞的普通百姓苦不堪言。1914年2月7日,袁世凯以大总统令形式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规定国币种类有银币4种(壹圆、中圆、贰角、壹角)、镍币一种(五分)、铜币五种(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因袁大头壹圆银币币型划一,成色、重量有严格规定,很快受到了社会认同和接受,在国内金融市场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龙洋,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袁大头”,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极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因此,“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也称广大收藏家称为银元之宝。由于人们对贵金属的认可,以及对历史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因此愿意收藏“袁大头”的人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