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国画

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与价值

  • 发布时间:2019-03-09 21:37:23,加入时间:2019年03月04日(距今2343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荣德国际A座30楼A
  • 公司:深圳天华国际艺术品展览销售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陈光召,手机:18002561626 微信:aa18002561626 电话:0755-28714626 QQ:2224671793

《清明上河图》是以虹桥为中心描绘汴河及它的两岸风光。横跨汴河上的是规模宏大的拱桥,结构优美,整体好像是长虹当空,所以叫作“虹桥”。张择端描绘了虹桥的结构,它的跨距约有20多公尺,桥宽8公尺,桥拱结构的组合是有5根拱骨互相搭架交叠而成的。这种造桥技术是宋朝庆历年间山东青州的一个狱卒发明的,这真是个无名英雄。清明上河图的场面非常大,这是历史上都很难得的!而在这幅画中你很难找到一模一样的两个人,所谓的人生百态全在这幅画中了!所以它的价值有多高是众所周知的!60多年过去了,《清明上河图》已成为国人最为耳熟能详的画作,围绕它的研究也已形成一门独立的“清明上河学”。这幅北宋社会的“百科全图”,主要描绘的是12世纪初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市)东南一隅在清明节繁盛的市井风貌。在纵24.8厘米、横528厘米的画卷上,远郊、舟桥、城楼、市集及各色人物徐徐展开,据统计,《清明上河图》中一共绘有810多人、90余牲畜、28艘船、20辆车、8顶轿子、170多棵各类树木、130余栋屋宇。

长期以来,画卷的主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宋室南渡之后,北宋耆老旧臣怀念故京之盛,更愿意把此画视为歌颂北宋宣和年间的繁盛景象。“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正是孟元老写作可与画卷图文对照的《东京梦华录》的原因。另一方面,自问世以来,画卷被不断临摹创作,历朝统治者着眼于“清明”二字,往往将其用作对自己时代“盛世清明”的颂扬。《清明上河图》的细节读之不尽,画卷中还隐藏着诸多细节等待解码。“艺术史研究已经进入细读、精读与深读的时代,单纯的泛读与粗读已经无法满足研究的需要。”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