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府 四川铜币 四川银币
中国钱币源远流长,品种纷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几千年来中国的货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创造出自成体系、光彩夺目、独具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钱币收藏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钱币收藏爱好者遍及全国城乡,流散民间的珍稀历史钱币不断被发现,特别是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不少历史钱币重见天日,其间不乏出谱很多精品,钱币投资成为时下收藏大热门。
1911年5月,腐败的清政府假借铁路国有化名义,将民办川汉、粤汉筑路权出让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激起全国各地人民的反对,四川省反响尤为强烈,数十万人参加了保路同志军。武昌起义后,各省先后宣布独立,保路军包围了成都。赵尔丰控制不住四川的局面,只得将政权交给四川保路运动的领导人蒲殿俊等立宪派人士。于是,四川省也宣告独立,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并接管成都造币分厂,为扩充军需,铸造发行了“四川军政府造铜币、银币”。
军政府 四川铜币 四川银币
此组“四川军政府铜币、银币”由军政府造四川银币壹圆、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当制钱壹百文与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当制钱五十文构成。三枚钱币正面中央均饰一朵精美的芙蓉花,其上下右左分列“四川铜币”四宇,上沿书“军政府造”,下沿分书币值“壹圆”、当制钱壹百文、当制钱五十文字样,两侧有四瓣花星;背面中央图案是一个很大的篆书“汉”字,“汉”字圈内以直线纹为底,外环18个小圆圈,两侧亦有四瓣花星,上方分别有“中华民国元年”、“中华民国二年”、“中华民国三年”六字。此组“四川军政府铜币、银币”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美,铸工精湛,包浆自然,文字、图案均清晰可辨,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市场收藏价值。
“四川军政府造钱币”具有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寓意,币中间的芙蓉花图案,取自于相传后蜀皇帝孟昶在城上遍植芙蓉花,因此,成都得到了一个富有诗意的雅称——芙蓉城。而成都历来为四川的省会,成渝军政府合并后,成都更成为当时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芙蓉城便成为了四川这一中心城市——成都的美称和象征。从广义上来说也代表了四川。因此与文字配合在“四川银(铜)币”四字中嵌入一朵盛开的芙蓉花,丰富和加强了地域特色和文化象征含义,同时也使该类币的版式设计更具艺术性。
“四川军政府造钱币”的主题图案设计,即直接取材于东南重庆那段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辛亥革命运动的起义大旗,对那段历史具有十分显著的纪念意义。辛亥革命是清末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交织的结果,也是广大汉族人民反抗满清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总爆发。重庆《蜀军政府讨虏檄文》痛斥满清,“赋税未减,榷算时苛加,吸万民之胭膏……,专制政猛,种族界严”。重庆《蜀军政府对内宣言》向世人宣告:今者国民军起,立军政府,涤二百六十年之鞑虏,复四千年之祖国,谋四万万人之福祉……今汉人倡率义师,驱除鞑虏,此为上继先人遗烈,大义所在。一面面“汉”字义旗凝结着革命党人及广大民众的革命激情,鲜明地体现了起义的宗旨和意义。四川银币主题图案以篆书“汉”字为核心,四周环绕十八星纹,这十八颗星代表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甘肃、广东、广西、江苏、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十八个行省,形成众星拱月的图案形式是华夏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圈内篆文汉字,以直线为底。钱文用篆书,是古代方孔圆钱钱文书体的一大特色,清钱已基本不用篆书,其后的银铜机制币也很少见篆书。四川银(铜)币中心的大汉字用篆书,不仅较常见的楷书更具艺术性,同时也有“恢复中华”的传统用意,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独特展现。可见,四川军政府造钱币是应运而生,带着该历史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历史纪念意义。
军政府 四川铜币 四川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