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民国 重量:26.8g直径:39.2mm
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孙中山先生为了商谈全国和平大局,毅然应邀北上,不想于当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民国政府在南京钟山建造了中山陵,并将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从北京移至南京。1927年,由国共两党合作的北伐战争胜局基本奠定,北洋军阀统治集团遭受沉重打击,民国政府准备建都南京。政府有关部门为顺应当时民意,拟定停铸“袁大头”,开铸孙中山像银币。南京造币厂为此铸造了480枚纪念银币,赠送给护送委员会委员。该币简称“中山陵墓币”。“十六年造”孙中山陵墓壹圆银币,显然是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关系密切。因那时孙中山已辞世,故背镌中山陵以资纪念
26.8g 直径:39.2mm 1/枚
此币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陵园落成而铸造。该币采用浅浮雕手法制模,人物面像栩栩如生,双眼炯炯有神。币面镌“孙中山先生”正面肖像;上缘从右至左环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八字;右缘下方“四点钟”位置镌德文“KOSHSH(中译:科什)”六字母;币背面左边镌“两松柏掩映落日霞光”;右边镌“陵墓”纹饰;中竖镌币值“壹圆”二字;下缘镌“十六年造”四字。此版币从陵园背景纹饰构图看,充分表达了“孙中山”先生“虽死犹存,永垂不朽”之意。
诞生背景:
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国共两党合作发起的讨伐“北洋政府”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北洋政府致此垮台。同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复都南京。根据其“中山先生”生前遗愿,民国政府在南京“紫金山”建造了“中山陵”,并于同年将“孙中山先生”灵柩从“北平(北京)”移至南京(实际是1929年6月1日)安葬。为了让后人永远铭记“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杰和顺应当时民意,国民政府特委托“奥地利·维也纳造币厂”雕模试铸了此版“中山陵园纪念币”。
26.8g 直径:39.2mm 1/枚
中山陵园纪念币”铸额极少。其因是国民政府刚刚复都南京,百废待兴,铸制银币的财力物力极为有限,加之时间仓促,故是其因矣。铸制此币,其意是馈赠国民政府高层相关人士及护送“中山灵柩”人员纪念之用,故存世量极为稀少。尤其是“签字版·陵园纪念银样币”存世极罕。因此极受泉界朋友的青睐。此币铸制精良,图纹内函丰富,文字遒劲靓丽,在民国人物肖像纪念币中,是一款极为珍稀的版别之一。
正面;
正面图案上端镌有“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八字,中央为孙中山先生正面大头像,在孙中山右肩上镌有英文“KOSHSH”字样。显然,这是英文签字版的标志。KOSHSH是当时天津制币总厂第二金牌雕刻师,他与泉友们熟悉的意大利雕刻师乔治L.GIORG齐名,签字同出一辙。浅浮雕,孙中山双眼炯炯有神,面目栩栩如生,须发清晰可辨;
背面中央为竖写面额“壹圆”两字,下方为铸造年份“十六年造”四字,左侧是青松和旭日东升、光芒四射的太阳,右侧是中山陵祭堂的建筑图案
26.8g 直径:39.2mm 1/枚
背面
背面中央为竖写面额“壹圆”两字,下方为铸造年份“十六年造”四字,左侧是青松和旭日东升、光芒四射的太阳,右侧是中山陵祭堂的建筑图案
26.8g 直径:39.2mm 1/枚
“中山陵园纪念币”经历史的熏陶,极具深刻的纪念意义。它见证了民国的历史,同时,也是研究民国历史难得的物证。
孙中山先生陵园银质纪念币是近代中国钱币中的精品,有着历史熏陶,是价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远的历史纪念意义;同时,还是考古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难得的实物。珍贵的“孙中山陵园纪念币”记录了辛亥革命惊天动地的伟大历史,由于历经百年风雨,“孙中山先生陵园银质纪念币”当时铸造数量极为有限,存世量极为稀少,尤其是签字版孙中山先生陵园银质纪念币的更为稀缺,因此很受收藏爱好者青睐。银币材质珍贵,艺术价值高,由贵重金属或白银合金铸造,制作精美,图案考究,文字清秀,内容丰富,银光灿烂,其貌可人,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随着收藏投资热的不断升温,银元在钱币市场中异常火爆,这枚纪念银元今后极可能成为收藏投资领域中的一匹“黑马”。在去年5月份有一枚普通版的中山陵几年以100万的价格起拍最终成交价达到了400万的价格。也说明了一点物以稀为贵,随着艺术品的蓬勃发展买家的需求不断的精益求精,往往是好的藏品不断创出新高,
本公司有幸能征集到此枚藏品现藏于深圳古玩城;中国深圳沉香文化城;中国深圳沉香博物馆D栋三楼;臻藏天下,欢迎广大藏友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