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陶器

从出土陶壶看辽代陶器

  • 发布时间:2019-03-31 19:26:34,加入时间:2019年03月10日(距今2246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路24号海岸环庆大厦5层506
  • 公司:深圳艺德艺术品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罗丽婷,手机:17303801626 微信:LLT88888880 QQ:2801623441

辽是我国契丹族建立,与五代和北宋并列的王朝。辽代陶瓷种类繁多,造型古拙中蕴含着典雅,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民族风格,在我国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近年来,辽代陶瓷研究盛行,特别是对辽代瓷器(含釉陶器,下同)研究成果丰富,但是对辽代陶器研究较少,一则有人认为辽代陶器不代表辽代陶瓷的主要成就,意义不大。二则普通陶器本身经济价值不如瓷器,故研究较少。从出土情况看,陶器贯穿于整个辽代,造型也比较大方优美,研究辽代陶器的造型、胎质和纹饰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对于研究整个辽代社会历史生活等有着重要意义。

  辽代陶器,有黑、白、红、粉和灰等多种,一般就地取土,胎质细腻,杂质较少,色泽较正,吸水力强,胎质不坚,硬度较差,容易损坏。红陶胎色泽一般偏紫红或土红,黑陶胎色泽一般为正黑色,有的磨光黑陶,犹如墨染,十分漂亮。白陶胎色泽多为草白色,灰陶胎色泽多为正灰色,粉陶胎色泽多为浅粉色。红和粉陶胎多施黄绿彩或三彩釉,其他一般不施釉。如通辽出土的辽代摩羯形三彩陶壶(图1),整体造型为仰莲托起一展翅跳跃的兽首鱼身的摩羯。壶与摩羯融为一体,巧若天成。此壶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为辽三彩中的精品。

  辽代陶器造型丰富,有饮食用具、文房用具、丧葬用具等,罐、瓶和壶类较多,晚期多冥器。比较典型的有:喇叭口瓜棱壶、鸡冠壶、长颈壶、注壶、砚台等。

  喇叭口瓜棱腹陶壶(图2),耶律羽之墓出土,是目前出土的较早有明确纪年的陶器之一。短束颈,壶身较丰满,瓜棱腹,腹下饰篦纹,造型比较漂亮。还有造型比较特色的瓷器,如黑陶鸡冠壶(图3),内蒙古博物院藏。

  辽代陶器的纹饰,可以追溯到鲜卑、东胡。主要纹饰有篦纹、弦纹、钱纹、田字纹、十字纹等。篦纹、弦纹(凸弦纹、弦沟纹)是比较常见的纹饰,一般多装饰于陶壶等器物颈、腹部。钱纹、田字纹、十字纹等一般见于壶罐底部,阳刻,也有的钱纹装饰于器物中部。另外还有内蒙巴林右旗查干乌苏辽墓出土高领陶罐2件,其中一件上划有卷草叶纹,并饰有篦纹;阜新海力板辽墓陶砚阳刻鹿含灵芝图等。

  辽代早期的鸡冠陶壶、长颈陶壶等,适用于辽代转徙随时的游牧生活特点,但是鸡冠陶壶、长颈陶在辽代中期以后,因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瓷器的使用而基本消失。

  辽代晚期,随葬陶器(冥器)增多,如辽中京(赤峰宁城)西城外古墓群嘎斯营子二号墓出土有陶壶、陶盆、陶香炉、陶簸箕、陶钵、陶罐等,残陶罐上划有“寿昌”、“刘郎”等字,反映出辽代民间也深受中原厚葬文化的影响。辽代瓷器造型工艺等虽然深受中原文化影响,但是契丹民族十分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从四时捺钵制度贯穿于整个辽代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所以,辽代陶器作为传统文化载体之一,其对辽代瓷器的影响也比较大。

  第一,很多瓷器(含釉陶器),器型直接来源于陶器,如常见的长颈壶、喇叭口瓜棱壶和鸡冠壶等,只不过有的器型从敦厚转向修长。特别是鸡冠陶壶,从出土情况看,均为孔式,未见提梁式鸡冠陶壶,从中可以推断出辽代鸡冠壶源于孔式鸡冠陶壶,而提梁式鸡冠壶应是输入样式。第二,许多瓷器上的纹饰来源于陶器,典型的有弦纹(凸弦纹、弦沟纹)、钱纹等,如常见的黄釉印水波钱纹碗,碗底中央印钱纹一枚,周围印有水波纹,应该是寓有财源滚滚之意。第三,辽代瓷器多施半釉,比较奇特,未施釉处也不施化妆土,表面摩擦力较大,可能是从器物下面容易把持。这种工艺是否与辽代陶器腹下一般施篦纹有关呢?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