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铜镜精美的铸造工艺和纹饰令人赞叹,特别是深埋地下数千年,至今仍不锈蚀的工艺更令人深感神秘。《周礼·考工记》中就记载了制作铜镜的合金比例:“金锡半,谓之鉴。”铜镜合金中普遍含有铅,铅加入合金,提高了铜镜的强度。《淮南子·修务训》中也有明确记载:“明镜之始下型(模范),朦然而未见形容,及其扢以玄锡,摩(通“磨”)以白旃,须眉微毫可得而察。”《吕氏春秋·达郁》有用白毡蘸着“玄锡”来磨镜的记载,汉镜就曾有“和以银锡,清且明”“和以玄锡,清而明”的铭文。古人使用铜镜需要经常磨光。因此也催生了磨镜职业,匠人手里拿着金属工具,沿街敲打,妇女们听见后就出来磨镜,这就叫做“惊闺”。
铜镜艺术至隋唐,算是真正意义上走到了青铜艺术的山顶。此后,青铜艺术的光辉慢慢褪去。也因此,为了留住古人的梦想,留住青铜时代的印记,从元明以后,文人雅士开始随意地收藏铜镜,之所以随意,因为这路东西毕竟是闺房里的东西,一时难登大雅之堂。咨询上方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