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电厂脱硫运行时甚至不冲洗除雾器,最后导致除雾器垮塌;
1、除雾器叶片间距的大小,对除雾器除雾效率有很大影响。随着叶片间距的增大除雾效率降低。板间距离的增大,使得颗粒在通道中的流通面积变大,同时气流的速度方向变化趋于平缓,而使得颗粒对气流的跟随性更好,易于随着气流流出叶片通道而不被捕集,因此除雾效率降低。除雾器叶片间距的选取对保证除雾效率,维持除雾系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叶片间距大,除雾效率低,烟气带水严重,易造成风机故障,导致整个系统非正常停运。叶 片间距选取过小,除加大能耗外,冲洗的效果也有所下降,叶片上易结垢、堵塞,最终也会造成系统停运。叶片间距根据系统烟气特征(流速、SO2含量、带水负荷、粉尘浓度等)、吸收剂利用率、叶片结构等综合因素进行选取。叶片间距一般设计在20~95mm。目前脱硫系统中最常用的除雾器叶片间距大多在30~50mm。现在国内脱硫项目的除雾器供货商是鱼龙混杂,即使打着德国除雾器品牌的RPT,实际供的货也难说是原产原设计的。供货商也很重要。
2、本人认为,沿脱硫塔高度上最上端的喷淋层与除雾器的距离要合适,距离过短,含石膏的大颗粒液滴还没来得及落下,直接冲击到除雾器的下端面,时间长了,自然积垢就会厉害。) 这个距离也跟脱硫塔内的烟气流速有关,采用逆向喷淋的脱硫塔,在选择喷嘴时一定要充分考虑烟气流速,即粒径的大小。如果真是这个原因,那就是结构上的问题了,改到基本不可能。另外从运行角度讲,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尝试少开离除雾器最近的一层喷淋,观察效果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