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说明编辑
耐量试验
临床上做糖尿病的诊断试验时,通常是测定静脉空腹血糖。当静脉空腹血糖<5.0mmol/L,可排除糖尿病;当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并且有临床症状时,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而当静脉空腹血糖在5.5~7.0mmol/L之间并且怀疑糖尿病时,就应该进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试验是一种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通过OGTT试验,可以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早期诊断糖尿病。 [4]
葡萄糖耐量
葡萄糖糖耐量是指机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能力。正常人在进食米、面主食或服葡萄糖后,几乎全被肠道吸收,使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肝糖元合成增加,分解受抑制,肝糖输出减少,体内组织对葡萄糖利用增加,因此饭后血糖不超过10.0mmol/L,且进食或多或少血糖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范围内。这说明正常人对葡萄糖有很强的耐受能力,即葡萄糖耐量正常。但若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口服 75g葡萄糖后2小时可超过7.8mmol/L,可等于或大于11.1mmol/L,说明此人对葡萄糖耐量已降低。 [3]
葡萄糖耐量检测
通过葡萄糖耐量实验来检测。
方法: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每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利用这一试验可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糖的调节能力。
受检者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定时测定血中葡萄糖含量,服后若血糖略有升高,两小时内恢复服前浓度为正常;若服后血糖浓度急剧升高,2--3小时内不能恢复服前浓度则为异常。临床上常对症状不明显的病人采用该实验来诊断有无糖代谢异常。
WHO标准化的OGTT:
WHO成人75g葡萄糖,孕妇100g,儿童每公斤体重1.75g,总量≤75g用250ml水溶解,5分钟内口服。服糖前抽空腹血,服糖后每隔30分钟取血,共四次。采血同时每隔1小时留尿测尿糖。根据各次血糖水平绘制糖耐量曲线。
试验前三天每日食物中糖含量应不低于150 g,维持正常活动,影响试验的药物应在三天前停用。整个试验期间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 [3]
适用症状
无糖尿病症状,随机或空腹血糖异常者;
无糖尿病症状,有一过性或持续性糖尿;
无糖尿病症状,但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
有糖尿病症状,但随机或空腹血糖不够诊断标准;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肝病、感染,出现糖尿者;
分娩巨大胎儿的妇女或有巨大胎儿史的个体;
不明原因的肾病或视网膜病。 [3]
剂型
针剂:每支(瓶)5%(250ml,500mlmlmlml);2.注射剂(粉):250g,500g。
药理作用
可概括为营养、解毒、强心、利尿,它是生理性糖类,也是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它在体内被氧化成二氧化化碳和水并同时提供热量,以糖原形式贮存。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和解毒功能,并能促进毒物的排泄。 [3]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迅速,进入人体被组织利用,正常人利用葡萄糖能力为6mg/kg。
禁忌症
低渗性脱水患者禁用。 [2]
注意事项
1.有低钾倾向、糖尿病、尿崩症、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2.在使用高浓度糖液过程中,突然停用时,可能引起低血糖。
3.周围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易发生静脉炎和血栓,渗漏血管外可刺激局部组织。
4.葡萄糖有吸湿性,且易发霉,故在注射剂的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无菌操作。
5.冬季应先将其加热至与体温相近,再徐徐静注,以避免引起血管痉挛。 [2]
不良反应
⑴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见于口服浓度过高过快时。⑵反应性低血糖。
用法用量
用量视病情而定。 [1]
普通口服
葡萄糖在人体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美国药典载有葡萄糖酸钙针剂、片剂、葡萄糖酸钾、葡萄糖酸铁等并在美国大量生产。在食品加工业非常发达的日本,食品添加剂证书上明确记载葡萄糖酸、葡萄糖酸-δ-内酯、葡萄糖酸锌、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亚铁、葡萄糖酸铜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以葡萄糖为原料深加工,除可制造结晶的葡萄糖酸、葡萄糖酸-δ-内酯外,还可制造各种盐,如钾、钠、钙、镁、锌、铁、铜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人体缺少它,就会发生疾病,如缺铁就会引起贫血,因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组织部分,参与氧化和输送二氧化碳,过去硫酸亚铁治疗贫血,人体虽能吸收,但刺激胃肠,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故改用葡萄糖酸亚铁后,胃肠无明显反应,补铁效果良好,鉴于这种情况,国家规定,用葡萄糖酸的钾、钠、钙、锌、铜、铁、锰等作为人体营养强化剂及药用补充剂,此类药品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长期的、科学合理的服用,对一个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据日本一资料统计,二战后日本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增长了14.8cm,这与他们在食品、药品制造中科学合理的使用葡萄糖酸微量元素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大家熟知的葡萄糖酸钙的针剂、片剂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治疗功能,“巨能钙”、“补铁口服液”热销全国就是一个充分的验证。 [1]
儿童服用
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素,以糖、蛋白质及脂肪三大要素为最重要。糖类(碳水化合物)是供应体内热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是一种单糖,进入体内可被直接利用。1~6个月的婴儿,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和少许淀粉。4个月后含淀粉食物逐渐增加,到1岁时胃肠道消化淀粉的各种酶系统逐渐完善,能迅速将其水解为葡萄糖,并在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吸收后可直接供给能量,或以糖原形式贮存,过量的可变成脂肪。
人体平时不进食葡萄糖,体内也不会缺乏葡萄糖,因此,平时不需补充。但当小儿在患病、拒食时,体质极度衰弱,为保证小儿基础代谢热量的需要,短时喂以葡萄糖,是可取的,有时静脉输给葡萄糖,就是这个道理。但认为葡萄糖营养价值高,过多过久的给予喂哺,而忽略其他食品供给,可影响小儿食欲,并且由于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素得不到补充,会导致生长迟缓,严重反复感染、营养不良等。还会因血糖升高,引起一过性糖尿,而发生口渴、多饮多尿症状。
小儿消化道产生其他消化酶的腺体被废弃不用,长久会导致萎缩,消化功能更加下降,使之更不能进食其他类食物。正常小儿应尽量让其多吃淀粉类食物,练习咀嚼,以促进唾液腺的分泌,增强食欲及消化功能,并有利于颌面骨及牙齿的发育。 [2]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 [1]
注意事项
⑴、静注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时应注意药液有无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静脉炎,在同一部位连续注射5%-10%浓度的药液时也可发生同一并发症。
⑵、治疗脑水肿使用高渗溶液时如突然停药,容易发生反跳现象并致使脑水肿再度发生,故不可突然停药,而应缓缓减量直至停用。
⑶、不宜做皮下注射,以免引起皮下坏死。
⑷、颅内或脊髓膜内出血以及脱水病人谵妄时,均禁止使用高渗葡萄糖注射液,以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