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1900年-1991年),广东省梅县人。1918年参加政府赞助赴法勤工俭学。先在弟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是学院派的,但在校外深受当时流行的现代流派影响,如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及原始主义,其中又以马蒂斯、莫迪格瑞安尼为甚。他们的影响体现于林风眠中西结合的画风之中。其作品曾入选法国秋季沙龙。林风眠于1925年返国,被聘为北平国立艺专校长。后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建杭州艺专并任校长。经常撰文宣传中西艺术结合的创作经验和理论。1977年移居香港,仍孜孜不倦地从事艺术创作直至晚年。曾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美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赴港前将其在上海时创作的105幅作品存放于上海中国画院,不久又将这批存画全部捐献国家。他以独立特行的美术天赋,勇猛精进的求索精神,深入体悟西方美术的精髓,西为中用,万法归一,以其开拓革新的精神,开创了迥异于古人他人、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画风。成为融汇中西、凸显民族精神的杰出美术家。无论世人的审美有何差异,而林风眠是公认的20世纪不可或缺的美术大师,则是不争的事实。他是享有国际声望的画家之一,我国当代美术的宗师,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之一。
林风眠真正的教育是从法国开始的,他所有的教育都是西方的知识谱系,这些西方现代艺术的思想启蒙和对艺术的理解让他发生重大改变,他一生的作品可以深切感受到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派等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对他的影响。法国巴黎,散发着由文化艺术积淀而成的浪漫情调,坐落在波拿巴路尽头的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三百年来一直引领着世界艺术的时代风潮。两人先转入法国国立第戎美术学院学习,林风眠大受赏识,9月又转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读,并得以进入柯尔蒙的工作室学习,并广泛接触各种艺术形式,以及当时欧洲艺术界认为的“东方艺术”。
他个人化的艺术风格探索,也是在留学时期开始起步。国立第戎美术学院的校长给过林风眠诚恳的忠告:“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可知道你们中国的艺术有多么宝贵,你应走出学院大门,到东方博物馆、陶瓷博物馆去挖掘。”老师的话让林风眠猛然警醒,他把目光投向承载着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艺术。从那一刻起,林风眠确立了中西结合的艺术风格。
林风眠的作品除了与法国式的美学相契合的静物画,他的仕女图与苍茫鹜影等风景画纯粹是中国式的。不同于马蒂斯那些着色大胆的美人油画,林风眠的中国式古代美人造型温婉而秀美的特征,来自于梦幻般的美的理念,可视为中国美人的原型。至于他的中国式风景,一为南方树林与房屋,一为暮晚回家的鹜群,这是林风眠一生对家的渴望的表述——金色的树林与山林间的白墙黑瓦,这个家园就是他心灵最后的栖居。
当教育家林风眠淡出之时,画家林风眠便凸显出来。辞职后,林风眠独自一人在重庆生活,他几乎每天都埋头作画,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材料稀缺的无奈之举使他的作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眠体,他开始画仙鹤、嘉陵江、仕女,画面热烈而沉静,萧瑟而洒脱。
纵观林风眠一生的艺术创作,美的命题贯穿始终。尽管遭受个人命运的不公,他的绘画世界依旧温暖而美好。也许可以把他比作中国的马蒂斯,两人表达的主题有惊人的相似。马蒂斯的基本主题是室内静物、女人与阳台的风景,以简洁的笔触与色彩,表达出生活的欢欣与生命的欢乐。林风眠的静物画可谓与马蒂斯异曲同工,那种花朵、桌布、水果的布局与色彩有如音乐般的律动;笔触大胆,用粗黑的线条勾勒与马蒂斯非常相似,只是马蒂斯使用画布与油画颜料,林风眠使用纸本设色,这是林风眠既不同于国画、也不同于油画的发明,色彩的浓郁介于油和水之间。那一代中国的画家都意图“用西方的解剖刀来解剖中国绘画”,而林风眠的独特创造居功至伟。
以下是林风眠作品部分拍卖成交记录:
LOT号-作品名称----成交价(万)
2512-林风眠约50年代--3974万
1008-林风眠1950年代作--2410万
0233-林风眠1964年作仙--2400万
2767-林风眠秋山深居--2306万
0024-林风眠渔获--2140万
想要鉴定、评估、购买、出手、竞投、交流、设计资产配置方案
请联系本人:(敬待您的咨询,收购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