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作人出身于文人家庭,他的父亲思想比较进步,但去世很早。童年只有妈妈和祖母陪伴,还有9个兄弟姐妹。因家中孩子太多、生活贫困,吴作人读了3年书后不得不辍学,等有了点积蓄才去上中学。1926年,吴作人考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但发现自己对建筑并不感兴趣,对绘画则十分痴迷。1927年,吴作人转学,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上海对吴作人有特殊的意义。他在上海起步,并在上海形成贯穿一生的艺术理念。吴作人的艺术起步阶段有两位重要的老师对他影响巨大。在艺术上是徐悲鸿,“我第一次见到徐悲鸿先生,是在一个演讲会上。记得有一句话的意思是真诚,诚是从事艺术的重要品质。”而在思想上影响他的则是田汉。他回忆田汉讲到“普罗艺术”,这才知道“普罗”即指无产阶级,普罗艺术就是要求艺术反映劳苦大众,反映无产阶级。诚的品质和普罗艺术,这为吴作人后来致力于写实主义的艺术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想要鉴定、评估、购买、出手、送拍、竞投、交流、设计资产配置方案,请联系本人。
想要鉴定、评估、购买、出手、送拍、竞投、交流、设计资产配置方案,请联系本人。
吴作人在世时作品的市场价就很高,上世纪50年代后主要在北京画廊出售。80年代初,他的作品开始进入海外拍卖市场,其作品价格列在世画家之最,如1980年吴作人的《熊猫》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中以1.5万港元成交,以后他的作品稳步攀升,到80年代中期, 吴作人有的精品已开始突破10万元,如苏富比推出的《河西牧场》以10万港元成交。到八十年代末,吴作人10万元以上的作品大幅增加。尤令人欣喜的是,在1998年鼎丰春拍卖会上,吴作人的大幅力作《武夷山下》,气韵深远、构图雄浑、宏阔超群,也是当时在拍卖场所能见到的吴作人大尺寸的国画作品,经过激烈的竞拍,最终以77万元成交,创下当时吴作人作品高成交价。步入21世纪后,吴作人的作品走势强劲。
、
为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往,吴作人在耄耋之年还多次抱病赴国外举办画展,遍访欧、美、澳及南亚等洲的许多国家,进行考察,作学术报告。他的艺术成就博得国际声望,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化在美术上的一个折射,鲜明地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涵养和现代情感。为了进一步提携后辈,他以自己的艺术劳动所得,设立“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奖励且资助国人和海外华侨、华裔中优秀的美术家从事创作与研究工作,推动其有益的美术活动,以发扬优秀的中国文化,促进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
以下是吴作人作品部分拍卖成交记录:
LOT号--拍品名称---成交价(万)
2249--吴作人1977年作-8050万
0428--吴作人1937年作-3540万
0040--吴作人1955年作-2832万
0281--吴作人1949年作-1232万
0227--吴作人1982年作-897万
、
想要鉴定、评估、购买、出手、送拍、竞投、交流、设计资产配置方案,请联系本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可将这篇文章分享到您的社交工具里,让更多人享受知识的乐趣。
================================================================================
西北之行不啻在观感上收获颇丰,也使他的油画艺术产生了一次飞跃。更可喜的是他开始尝试以中国水墨画形式抒情表意,使他的艺术创作观念更向中国审美体系回归,更加注意艺术的写意性。他与丁聪等美术家组成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并举行第一次联展。在此次展览的开幕式上,吴作人遇到了萧淑芳。1948年6月5日,在北平,在他们共同的恩师徐悲鸿的见证下,萧淑芳与吴作人喜结良缘。他们婚后琴瑟和谐,互相充当对方作品的第一位观众与最真诚的品评者。此间吴作人的艺术思绪四射,创作了一大批经典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