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1910年—1997年),原名稚,字稚柳,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等,江苏常州人。他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成就卓著的艺术与学术大师。早年画风严谨,先从陈老莲,后取法宋元诸家,设色明雅,用笔隽秀。1930年起与张大千相过往,敦煌考察后画风又一变。晚年研究徐熙“落墨法”,墨彩相依,自成一格。1943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解放后历任上海文联秘书长,上海文管会副主席,上海博物馆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等职。1982年与启功、徐邦达等组成古代书画鉴定小组,对全国馆藏书画做整体鉴定。1983年任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谢稚柳作为海派艺术市场的一个典型代表,其本身的市场走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海派艺术精品的整体走势。
想要鉴定、评估、购买、出手、送拍、竞投、交流、设计资产配置方案,请联系本人。
想要鉴定、评估、购买、出手、送拍、竞投、交流、设计资产配置方案,请联系本人。
对五代花鸟画家徐熙“ 落墨法”的发现,约在七十年代前后。通过研究,谢稚柳发现落墨法即是水墨和著色混合的新形式。徐熙在作画时以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映隐。山于落墨法的运用,先生的花鸟画创作又开新境。《墨荷图》即是先生又一风格的展现。此图作淤八十年代初,笔者有幸亲睹先生作画全过程;只见先生用墨笔泼洒出大片荷叶,随即连勾带染地画出荷花,然后略施丹粉,速度极为快疾,真是痛快淋漓!观画面有的地方是墨,而有的地方则只有色。墨与色有分有合,一改先生过去工丽的风格,产生以墨为主,彩为辅,墨采相映成趣的崭新风貌。
、
谢稚柳先生的山水画固为一绝,但是纵观谢稚柳先生一生,早年创作以花鸟画为主,先学老莲,后溯及北宋,艺术成就极高。谢稚柳的花鸟画深得宋代中国画清丽、婉约之神韵,这使得藏家容易找到雅玩和升值之间的心理平衡。目前谢稚柳花鸟画市场价格较为稳定,从2000年的精品均价在13000元/平尺到2010年的14万元/平尺来看,与其山水画相比,升值幅度并不算高,仍具备一定的市场升值潜力。尤其是早年学陈老莲一路的设色花鸟画与中年所作学仿宋人的荷花一直受到市场的热衷,个别精品甚至能达到100万元/平尺的价格。但是,在投资中,我们也发现,谢稚柳花鸟画的赝品目前较多,涵盖各个时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他的市场价格。但是对于来源清楚、开门见山的谢稚柳花鸟画真迹,仍然受到市场肯定。谢稚柳以山水赋以盛名,成就最/高,在拍场上也独领风骚。从图表上来看,谢稚柳山水画作品非精品的价格目前在5万元一平尺,而早中年师法宋人精细笔法一路的精品,其成交均价已达到21万元。我们可以看到,谢稚柳的山水画精品长期受到市场的追捧,其涨幅从2004年以后,一路上扬,连续突破10万/平尺、15万/平尺的价格;在2006年至2008年出现一段盘整的行情后,2009年在国内通胀压力下,再度出现一段猛涨行情,并冲破21万/平尺,显示出其良好的市场热度。谢稚柳的精品均价走势的震荡区间并不明显,处于13万元/平尺到20万元/平尺的价格区间,且这一走势从2008年秋拍后一直保持着稳步上升趋势,而笔者相信,由于在谢稚柳山水精品的稀缺性与货币持续通胀压力的影响下,这一波上涨可能会持续到2011年。而晚年相对应酬的山水画习作,价格走势缓步平稳上扬,亦未见有大的波动,但是随着谢稚柳精品价格的不断攀升,其整体价格也会水涨船高。众所周知,谢稚柳人物画传世极少,1930年他与张大千交往并远赴敦煌,开敦煌学研究风气之先,他的人物画创作也随之进入高峰。谢稚柳的人物画取法唐人,以佛像、高士、仕女居多,造型准确,刻画细致,设色雅致,仪态雍容。其人物画价格在2005年与2010年分别突破每平尺15万和20万关口,其中以临摹敦煌设色佛像的价格最/高,可以高达50万元/平尺,究其人物画上涨的主要原因还是基于其稀缺性的考虑。
、
以下是谢稚柳作品部分成交记录:
LOT号--作品名称----成交价(万)
1246--谢稚柳山水花鸟册-6900万
1185--谢稚柳仿宋山水册-4600万
2109--谢稚柳1951年作-4592万
0099--谢稚柳虬松图-3700万
0550- -谢稚柳陈佩秋-3680万
想要鉴定、评估、购买、出手、送拍、竞投、交流、设计资产配置方案,请联系本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可将这篇文章分享到您的社交工具里,让更多人享受知识的乐趣。
===============================================================================
谢稚柳1910年出生在常州一个书香世家,少年时代在寄园受江南名士钱振蝗启蒙。钱振煌十分支持谢稚柳对书画的兴趣。在寄园谢稚柳第一次见到一幅陈老莲“梅花”真迹,从此迷恋上陈老莲的作品,并开始了以画鸟为主的绘画活动。27岁前,谢稚柳的作品非常忠实拎陈老莲模式。之后又追北宋花鸟画,作品开始建立自己的面目。《山茶松梅图》创作于四十年代初,那时先生年仅三十多岁,但可看到先生的作品已十分成熟。画中既有陈老莲澈丽古穆之风,又有宋人典雅幽思之情,作品双勾著色,极工整雅致。在图中,先生将山茶、松、梅、竹、水仙置粉山崖峭壁之上,图上方,松梅自右向左延伸和山崖交叉形成直角,真可谓巧思奇构。画面通过对背景的刻划衬托,以及线条、苔点的表现, 唤起新的情致。作品所体现的高古情调正是先生第一阶段花鸟画艺术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