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盛世盛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专业从事瓷器、玉器、字画、钱币等艺术品鉴定、展览服务的公司。作为一家在世界艺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华人艺术品交流平台,公司一直与全球各大博物馆、全球艺术品收藏家、全国各大展销机构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
清代晚期,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工业文明进入并影响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的方孔形制货币终于走到了尽头。公元1881年(光绪七年),吴大澂(同治六年进士,后授太仆寺卿,三品卿衔,曾为吉林将军帮办)在吉林设立机器局,用小型机器试铸少量一两制银元,从而开辟了中国近代机制银币之先河。
随着机制官铸银币(包括铜币)取代传统方孔钱成为流通主币,到光绪末期及至宣统、民国早中期,市面相继出现了若干种非正式发行或者试铸的银币,这种非铸制的银、铜币,即称作“臆造币”,换言之。所谓“臆造币”乃与一般钱币伪品或仿制品不同,即它并没有伪仿制参照的官币对象。
在机制臆造银币中,事实上也不乏“精品”。由于机制币先要刻制钢模,这比臆造方孔古钱要求更高,亦要复杂得多,因此所花功夫不浅,成本亦不低。而那些精美的臆造银币,在刻制钢模的时候则工艺技术要求更高,成本亦更高。这种情况导致一些“精品”臆造银币,在百年之后,反倒成为一种有一定观赏性及至收藏价值的古旧工艺品。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臆造币一组,其直径厘米,左侧为“后藏班禅纪念银币”,是乾隆时期为西藏班禅铸造的银币,钱币充满藏区文化色彩。钱币正面是班禅半身像,背面为皇冠图案和梵文。由于此钱铸时短,加之流通地域有限,所以它的存世量非常稀少,成为藏币中的珍稀品种。
右侧为“大清银币宣统三年二枚换一圆”,此币正面上方铸有“宣统三年”四字,中间铸“大清银币”,下方环“二枚换一圆”,左右各铸饰花枝,花卉枝叶皆刻画精细。钱币背面铸飞龙,龙头张嘴欲含火珠,身体屈曲盘旋,四只利爪十分犀利,逼真凶狠,一副威严无敌气势。此枚大清银币品相极好,包浆明艳,流光溢彩,实为罕见之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