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西班牙就已在墨西哥制造“本洋”银币(俗称“双柱”),至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日趋繁荣,从外国流入中国的银币种类也日渐增多。至清朝末年,除“双柱”外,还有墨西哥“鹰洋”、英国“站洋”、印度支那“坐洋”、日本“龙洋”和德国威廉一世纪念银币等品种,其中,英国“站洋”以制作精良、图案美观而著称于世。
1866年,英国为驱逐鹰洋,在香港造币厂铸造发行了一套香港银币,一元的正面是维多利亚女王像,上下英文“VICTORIAQUEEN(维多利亚女王)”,不和中心寿字纹,旁有英文“香港一元ONE DOLLAR HONGKONG”,下为编年。因香港银元的成色低于鹰洋,需扣头运用,难以广泛推广。
站洋”银元图画精巧,内在深邃。银元正面图案是一头戴钢盔、手执戟和盾牌的武士,站立岸头,傲世国际。左手持米字盾牌,右手执三叉戟,意为能攻能守,攻无不克。珠圈下左右两边摆放英文ONE-DOLLAR(壹圆),下方记载年号。不和中心有中文篆体“寿”字,上下为中文行体“壹圆”,左右为马来文“壹圆”。“站人”银元含银量90%,直径39毫米,分量 26.95克。初步流转于粤桂两省,1900年往后北方初步运用,京津较为盛行。
“站人”银元作为一种历史载体,记录了战争以后,中国人民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屈辱历史。研究在中国流通的外国货币,对于我们了解外国列强利用银元贸易,掠夺中国财富的罪行,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