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藏品为青花龙凤抱月瓶,为大明宣德年间烧造,青花瓷是古瓷中的佼佼者,以景德镇所产的为代表。它是以钴料为着色剂,在白胎上绘画,再施一层透明釉,经1300℃左右高温焙烧的釉下彩瓷。由于其生产工序简便,一次烧成,青花色调清新明快,素雅大方,经久耐看,加之为釉下彩瓷,画面不易磨损,无铅无毒,因而被广泛使用。藏品为青花龙凤抱月瓶,器圆口,首部呈葫芦状,束颈,腹部扁圆。藏品刻有喜鹊登枝纹,意为喜上眉梢之意,胎体坚实致密,胎质细腻,修胎规整,器形端庄丰满。藏品釉光温润若玉,釉水肥腴,晶莹平滑,凝厚温润。青花发色菁碧典雅,时代风格典型,可以作为标准器。保存完好,品相优美。釉里红的制作,明初永乐宣德朝盛行,由于烧造难度太大,明晚期的釉里红只有在极少数民窑中有所发现,直到清康熙时期官窑才恢复釉里红的生产,而此瓶正是乾隆时期恢复釉里红烧造技术的成功之作,整体造型美观,浑厚凝重,色彩淡雅纯正,为清宫中陈设之佳品。
此式扁瓶系受西亚金属器影响而出现的器形,肇始流行于永宣时期,清雍正、乾隆二朝御瓷对其均有摹制与化裁,并较之原型更见清秀,在清宫的正式名称为马挂瓶。乾隆皇帝对此式样甚为钟爱,多次谕旨唐英为之烧制,存世所见品类繁多,可见当年烧造之盛。乾隆朝关于马挂瓶烧制的最早记录在乾隆二年,据该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之“记事档”载,乾隆二年十月十三日,乾隆皇帝谕旨江西御窑厂仿烧一大批名窑古瓷,其中专门吩咐唐英“再将小些宝月瓶、马挂瓶各样釉水花样烧造”,以后又见乾隆三年五月初六日的“五彩马挂瓶”、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的“宣窑青花放大马挂瓶”等烧造记载。
此藏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及投资价值,如需收藏购买、此藏品请与我们客服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