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一般铸有龙纹而得名。因清代以来经历了多场战争,龙纹光绪元宝损失严重,至今数量已经极其有限。龙纹光绪元宝,此种钱币非常独特,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光绪年间的经济情况。为此众多收藏家都纷涌而至,以期能够找出保留完好的光绪元宝,以满足清代经济研究所需。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龙洋一组,直径3.9厘米。左侧是“北洋造光绪元宝”,钱币正面珠圈内为“光绪元宝”四字,四字中间铸有满文,上缘铸制造局“北洋造”三字,下环币值“库平七钱二分”;
钱币背面中心为一幅栩栩如生的蟠龙图,上下英文纪地纪值,左侧有阿拉伯数字“25”,左右各一圆点星。此枚北洋造光绪元宝,品相上乘,背面的神龙是全鳞图,蕴含一定的历史意义,是至今遗存极罕的一枚。
右侧是“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钱币正面珠圈内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圈外上环“广东省造”,下环币值“库平七钱二”,两旁镌刻蝙蝠图案,因“蝠”与“福”谐音,因此有福气盈门的意思;钱背蟠龙居外圈,中间为圆形“寿”字,与正面的“福”对应,寓意“福寿双全”。
此枚光绪元宝广东省造,为我国晚清自铸机制银币的典范,光绪13年正月(1887年2月)张之洞上奏朝廷请许广东试铸银元,次年清政府批准了其请求。当年广东钱局利用喜敦造币厂订做的钢模试铸了七钱三分银币,但由于当时的流通问题就铸造了七钱二银币系类,而且这枚钱币在普品中数量比较稀少,因此极其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