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铜圆铸造于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二年之间,它是清政府大规模铸造并投入流通的第一种铜圆。铜圆首先铸造于广东,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广东毗邻港澳,商民已经习惯使用外洋铜仙;二是广东自停止制钱生产后,市面上钱荒严重;三是政府意图牟利,以供给省政经费。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铜圆其币值主要有五文、十文两种。据正面下缘文字的不同,十文铜圆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每百枚换一圆”,一种为“每元当制钱十文”。由于首先铸造的铜圆上镌刻的“每百枚换一圆”是相对于银圆比价,即每一百枚铜圆可换重库平七钱二分银圆一枚,商民使用时颇感不便,所以从光绪三十年(1904)开始将文字改为“每元当制钱十文”,即每枚铜圆可换制钱十枚,以便利民间制钱与铜圆的换算。
铜元在我国发行流转前后不过半个世纪的时刻。它在我国钱银的前史的长河中,仅是十分短暂的一会儿,但我国铜元见证了我国从封建社会演化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前史进程,是我国近代钱银史和钱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向来以它共同的魅力,吸引起越来越多国内外钱币专家、学者、收藏者、爱好者去总结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