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领先青少年心理咨询权威机构:孩子的成长是螺旋性的,要自己不断去试错,才会知道前进。
1、试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天性
0-6岁期间,孩子是通过全身心的探索来认识这个世界的,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崭新的,新奇的。
当你看到一个新奇的东西时,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你会有一种想凑到前面去看看的冲动,也很想伸出手来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孩子们就是这样,他们除了会做和你同样的动作,甚至还会用嘴巴亲自尝一尝。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本能反应。然而当孩子有这些行为时,却被很多家人阻止。这个东西不能碰,那个东西不能拿,这无疑给正在用全身心去探索和感知世界的儿童设置了障碍。
2、试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什么是成长呢?成长就是在一次次的试错中,不断认识自己,对自己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从而体会到哪些是自己已知的,哪些是自己未知,进而确定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和方向。
经济学家蒂姆·哈福德在《试错力:创新如何从无到有》这本书中提到:“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人类的发展就像生物进化一样,是在不断适应、试错的过程中缓慢前进的。”
在一次次的试错过程中,孩子慢慢地就会习得:哦,原来我们可以通过试错不断修正我们的航线。而任何“一鸣惊人”无不是靠日积月累的试错慢慢积累出来。
在没有建立逻辑思考能力之前,孩子的学习方式是不断地尝试和探索,那些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道理,那些被我们用“不听话”、“不乖”绑架起来的规矩,对于仍是孩童的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理解。
3、请放手给孩子去试错
每一次的试错,都是极其宝贵的经验。在学生时代,很多“学霸”级别的人物都会有一本“错题本”,那里面记录着他们做错过的题,每次考试前都会把“错题本”捧在手里仔细看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的家长可能会问,我已经给孩子备好了“错题本”,他只要按照我告诉他的去做就可以啦,老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嘛。
亲爱的家长们,“错题本”可以复制,但你们忘记了错误的经验并不是人人相同的,而且即便是同样的错误,每个人“犯错”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它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得到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对孩子自我效能感建立的伤害就是对他的溺爱,不放手。
所以家长要尊重一个幼小孩子受挫折的权利,要给他自主解决的机会,培养出他们的高挫折商,而后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才会经得起风浪,才不会逃避,请放手让他去试错吧。
如果您在亲子关系,早恋,厌学,叛逆,网瘾,青少年,自卑。抑郁心理等方面有困惑,可以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河南领先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会为您匹配适合您的权威专家帮助您。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改编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