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国画

大明宣德炉目前市场价值

  • 发布时间:2019-12-26 19:38:43,加入时间:2019年03月11日(距今2310天)
  • 地址:中国»北京»大兴:北京市
  • 公司:北京文物艺术品鉴定中心,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李经理,手机:18010278882 微信:L18510017257 电话:010-53653361

大明宣德炉孤品横空出世,揭开了近六百年古今收藏家对它悬而未解的神秘面纱,而今现身于春拍的现场,可谓是当今收藏界的一大幸事,此炉何为精中之极,极中之孤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1,从器型大小而言,现存世宣德炉尺寸8到12厘米的居多,15厘米的少有,大于20厘米的实属罕见。2,从宣德炉的色泽而论史籍中有明确记载,佛经纸色为。如有通体满鎏金并镶嵌金片者更是凤毛麟角。此炉将三个经典集于一身。3,宣德炉的底款“大明宣德”四字篆体和六字方款“大明宣德炉”为皇家御用款识。流传至今标准的鉴别方法如下:大字撇硬直到腰,明字日月横同高,德字心上没有横,宣字日圆年肥腰,制衣横不越刀。此炉底款如上所示,无一差迟,实属难得。孤品惊现,增值无限。

据说,明代宣德皇帝嗜好香炉,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风磨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汝窑、哥窑、钧窑、定窑等所产瓷器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铸造香炉。

为保证香炉质量,宣德皇帝要求铜的精炼次数不能少于十二次,铸造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精心冶炼,在宣德三年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无出品,这些香炉,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少数被赏赐给皇亲国戚近臣和一些庙宇。 对于这些宣德炉,普通人只知其名而未见其形。

据载,大明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或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

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像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还有黄红色的地、套上五彩斑点, 叫仿宋烧斑色;比朱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以及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等等。明朝万历年间大收藏家、画家项元汴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

为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活动从未间断。据说,宣德炉停止铸造后,一些“司铸”官员,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真伪难辨。至今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的许许多多宣德炉,没有一件能被众多鉴定家公认为是真正的宣德炉。

关于宣德炉之说,学术界争论不休,有学者认为,宣德三年和宣德四年皇家确实铸造过铜香炉,但数量很少,绝大部分带“宣德”款的铜炉为后来仿造,从明中叶到近现代,仿制一直没停过。有学者认为明朝正史从未记载宣德年间造过香炉,所谓“宣德炉”只能被称为具有“宣德”款识的铜炉。有人考证,就连有关典籍《宣德鼎彝谱》和《宣德彝器图谱》都是伪书,“宣德炉”只是一个传说。

身世的悬疑,使刻有宣德款识的铜香炉在欧美古董市场上卖不出价,远远低于其它造型的中国古代青铜器

明宣德年制”六字篆书刻款,这个德字有一横

铜炉是中国明清时期最重要的文物门类之一,也是工艺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而在当代的艺术品市场上,铜炉则是最近几年市场上最耀眼的明珠之一。

明初至清中期是铜炉制作的巅峰阶段,当中最负盛名的非宣德炉莫属,被明清文人誉为文玩之首。其简洁、含蓄的美,取代了青铜器狰狞、繁复的美。

虽然不少宣德年款的铜炉动辄过千万元,但现在存世的宣德炉,没有一只是得到大家公认的明宣德本朝铸造的标准器,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到代“真宣”,甚至台北故宫几只从紫禁城乾清宫带过去的流传有序的炉子,文博界对其年代都充满争议。鉴别真假宣德炉,已经成为中国文物界的一宗“悬案”。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