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医学角度来说
经后7天是增加阳性能量的关键7天。什么是阳性能量-就是自我发热的能量,自我愉悦的能量,也是邪气不近身、提升身体正气的能量。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
女性月经结束后的第一天到第7天,身体大量分泌雌性激素、全身生理细胞活跃、新陈代谢加快,处于一个内在巅峰状态,这时做任何保养工作都会事半功倍!比如
减肥:由于经期激素波动的原因,经后7天被称为“减肥高效期”,脂肪分解效率比平时高2%;
丰胸:影响胸部丰满度的卵巢动情激素24小时等量分泌,故而经后7天是激发乳房脂肪增厚的极佳时期;
美容:此时皮肤处于极速新陈代谢阶段,不易敏感。
二、经后黄金7天如何调养-
提升阳能
经后7天是增加阳性能量的关键7天,而在一天之中,提升阳能又有讲究——上午重在升发阳能,晚上重在潜藏阳能。
上午升阳,可以吃一些温阳的食物,比如姜枣茶、人参、胡辣汤等,也可以利用“天之阳”——晒太阳。当然,我们更不能忘记“天下扶阳第一方”艾灸。
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是从早晨开始生发,因此,一天中艾灸的时间是早晨七八点,或脾经当令(9点-十一点)的时候。这段时间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在逐渐转旺,并在正午的时候到达顶点,此时艾灸可以事半功倍。
建议灸中脘升胃阳,足三里升脾阳,涌泉升肾阳。
-夜晚应该潜阳,让气血和顺、敛于五脏。
减少剧烈运动,以免打扰阳气内收的频率;
最重要的是晚十一时前必须睡觉,“子时一阳生”,要借子时的力量让阳能内守,在睡前可以吃一些性味偏凉、养心安神的食物,比如百合汤;
潜阳须得固肾,晚上可用艾叶煮水泡脚,以激发中气,从而达到补肾固本的效果。
补血养阴
女人一生就是气血盈亏的写照——“女人以血主事,气血相依,血畅百病消”。
很多女性认为月经是正常生理失血,不会导致血虚。事实上,月经是血的大漏斗,“经净后血海空虚”,此时身体处于缺血状态,日积月累,血液的缺口就会越来越大。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应该补血,为下一次的月经打好基础,但由于行经期重在活血,故而只能等到月经期结束后7天内再补血——经后7天的黄金补血时间就是这么来的。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故而女人补血必先养肝。同时,肝肾同源,精血同源,故而养肝的同时还要补肾。说到补血,很多人喜欢贪图方便吃阿胶,服用膏方药膳进行补血。在“进补”之前先行“灸补”,因为血虚的女性基本都是气血两虚。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由此可以推断这些女性脾胃功能较弱,单纯药补食补,营养的吸收利用率不高。
此时艾灸,可以健脾和胃、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起到“开路方”的作用。先外治,后内补,双管齐下,补血效果才能好。
艾灸取穴: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月经期间,人体津液流失过多,经后7天还应注重滋阴。可在前面几个穴位的基础上,加灸照海、复溜。
三、月经有四季,调理有规律
经后7天是女人的黄金“变身期”。但是,一个月经周期分为4个部分,它们之间环环相扣,只有把每一个阶段都养护好,才能限度地养护女人。
自然界有四季,月经也有四季,每一周就相当于一季,行经期(秋天)、经后期(冬天)、排卵期(春天)、经前期(夏天)。
重点在于活血化瘀,以顺利排出瘀血为主。“血遇热则行,遇寒则凝。”因此,行经期最忌着凉,不能冲凉,不穿短裤短裙,不要直吹空调。
同时,行经期间,容易腰酸、腹胀、疲倦,饮食应注意营养,选择易消化、活血、理气的食物,禁吃生冷、辛辣、咖啡、浓茶等,以免行经不顺。
经后期:补血养阴
即月经干净后第一周,此时人是阴虚的,调理重在补血养阴。同时,由于月经期间流失了铁质、蛋白质、无机盐等,所以饮食宜多吃富含铁、钙、镁、蛋白质的食物。
排卵期:补气助阳
即月经干净后第2周,相当于四季中的春天,阳气刚开始生发,调理重在补气助阳。建议此时强化脾胃的力量,带动身体的运化能力。
可以吃些核桃、桂圆、山药、豆浆、羊肉、大虾、韭菜、香菜、橘子等,少吃生冷寒凉食物及肥甘厚味,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
经前期:调畅气血
即月经干净后第3周,相当于四季中的夏天,女性容易烦躁、忧郁、紧张,有些女性会有头晕头痛现象,这是气血不足造成的,调理重在调畅气血,方便月经顺利排净。此时饮食宜重顺气、疏肝,并不适合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