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钱币

古钱币快速鉴定出手

  • 发布时间:2020-11-18 09:05:16,加入时间:2020年08月17日(距今1375天)
  •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河南自贸实验区郑州片区第二大街46号兴华大厦A座
  • 公司:河南瑞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葛经理,手机:13223706660 微信:AuctionCompany-

古钱的正面称为面,一般铸有文字,叫做面文或者钱文。面有竖线称竖文,横线称横文。

钱的背面简称背,背有文字称背文,如果既没有文字又没有纹饰的,就叫光背,一般钱背称幕。

钱的方孔或者圆孔叫做穿,也可叫做好、函。穿孔大的叫做广穿,小的称为狭穿,又有花穿。

穿外的钱体叫做肉。肉的外缘叫做边,或者叫做廓;内缘形成边框的叫做内廓,或称做好廓、函廓;内廓细的叫细廓,非常细的就叫做瘦廓。

汉代以前圆钱背无内外廓,我们称它平背,从汉武帝铸五铢钱开始,钱币就有了内外廓。外廓双重叫做重轮或重廓;内廓双重就叫做重孔或重穿。内廓比外廓低些,我们就称为阴廓。

五大钱币鉴定诀窍:

1、看铜质

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每个朝代各有特点。

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青色。

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汉代至唐宋时期的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

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铸市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先秦时期的铸市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的,铜质呈青红色,

质地较硬挺;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份大,铜质泛白,称之为白钱;

乾隆五年以后,铸钱加锡,叫做青钱。

可见,我国古钱铸造均有规律可循。

2、观锈色

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

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

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

呈黑色或铜色。

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

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

氧化铜因形成的颗位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

出土的发掘品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入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

而伪造锈色则不然,伪锈多在钱币表面,称作“浮锈”或“粉状锈”,

比较轻浮,容易脱落,往往经碱水一煮,做上的假锈便不堪一击。

发掘品伪锈作法有两种:

(1)将伪品钱币放人醋酸中,埋入地下,迅速生成锈色;

(2)将伪品放入盐囱砂(氯化氨)、锡绿(硫酸铜)、醋的混合液中,把新铜腐蚀成旧色,然后用胶水往钱币上面粘锈。

传世品伪锈的作法是把伪品用火熏黑、擦油、打蜡。

传世真品黑得沉着、光滑,而伪品则漂浮、发亮。

3、看文化价值

一些传世并不太少的品类,则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极高而备受青睐。

如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

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珍品。

4、看历史价值

珍稀古钱币是货币历史的实物,更是历史的见证。

因此在收藏前必须弄清它在历史上的地位。

如“成都交子”和“十文中统元宝交钞”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币,被学术界视为无价之宝;

吉林的“广平银币”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枚机制币;

1985年8月在黑龙江阿城县出土的“承安宝货”为我国“一两半计数白银币”的罕品。

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的铸币,由于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大多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