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钱币

光绪通宝之龙洋

  • 发布时间:2020-09-30 11:26:43,加入时间:2020年09月14日(距今1320天)
  •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大街兴华大厦
  • 公司:河南瑞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KF666,手机:13526718612 微信:rz15639909563

     近代中国机制币是西方钱币与中国传统钱币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既有西方钱币的形式,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清代,政府的财政收支是以银两为标准,往往大笔交易用银,小笔交易用钱。由于中国的银两在大小、成色上不一,交易中很不方便,又因为清政府对于金银的铸造采用放任政策,没有统一标准,各地所铸造银锭的成色和器形都不一样,种类繁杂,换算不便,各自的适用范围都不大,给相互流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使清代的货币制度陷入混乱局面。所以外国银元很快在中国商品交易中流行开来。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帝国主义用枪炮打开了旧中国的大门,外国银元使用更为广泛。因为用银元不用看成色,称重量,只计枚数即可,十分方便。

    外国银元进入中国市场,充斥市场,扰乱经济,给清代货币带来了极大地冲击。所以当时的两广总督奏请朝廷自铸银币,以谋抵制。他在广州设置制造局,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制库平七钱三分的银元样币。正面为"光绪通宝",背面为蟠龙图纹,故俗称"龙洋"。面值分为五等。这是我国最早铸造的带有蟠龙纹的银币。样币送到北京后户部下令将正面的英文移到背面,而把背面的中文移到正面,就成为后来广泛流通的广东龙洋。后来因为七钱三分比市场流通的七钱二分的银元重,使用不方便,正式造时设计成库平七钱二分。这枚银元不仅在重量上成为银币的标准,在纹饰上采用龙纹也成为中国金银币的独特标志,仔细观察清代机制币上的龙纹图案,除蟠龙外,还有坐龙、立龙、水龙、旱龙、飞龙、长须龙、曲须龙、大尾龙、反龙(龙身走向呈反"S"状)、游龙等,变化多端,姿态各异,反映了中国龙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国人对龙的崇拜,这正是中国机制币有别于外国机制币的独特吉祥文化内涵。

     张之洞铸造银元的大胆举动,很快传遍各省,随后各省纷纷效仿铸造,龙洋一时品种非常丰富,虽然当时流通起来有些复杂,但比银两要好得多。各式各样的地方龙洋和中央发行的龙洋同时并行,一时间,银元成了流通的主要货币,极有力地抵制了外国银元在中国的泛滥。但是由于币制的不统一,因此现在全国各地出土的龙洋银元往往都是各种银元混杂,龙洋由于铸造精美,重量充足因此深受老百姓喜欢,这些龙洋使用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

      清朝末期,光绪丙午、丁未年间曾打制过大清金币样币和大清银币金样,因清政府藏金不足,金本位制并未实施,所以大清金币也没有发行,故存世丙午、丁未金币并不多。

    无论大清银币还是大清金币,虽然外形上跟外国钱币差不多,但装饰纹样却与外国钱币截然不同。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