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国画

隐藏在图画里唐朝的意外秘密

  • 发布时间:2020-12-05 14:28:30,加入时间:2020年10月13日(距今1291天)
  • 地址:中国»河南»郑州:郑州市经开第二大街
  • 公司:河南瑞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葛老师,手机:15538257292 微信:Lj15239573546

天意之下,人是渺小飘零的,比人更飘零的,是那些物件、字画。唐代的画作历经荡涤遗存下来的几乎为零。如今能够得见的,常常是宋朝人在仰慕中追赶和致敬前人的临摹。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也有艺术造诣超出前朝的高手之他们或是画工独树一帜,或是书法自成一体,更有身份高贵、又同时兼具高超书画才能的天子丹青。下面这幅图就是从上学开始频频出现在美术、历史课本上的就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步辇图》,以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为题材,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史臣禄东赞的场景。

画面左边是禄东赞和翻译官穿着民族服装,被领着(jìn)见皇帝;右边是唐太宗坐在步辇上神态怡然,被一群小宫女簇拥...

这么简单一看,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不太合理的地方。我们看电视会知道,古代皇帝在接见使臣的时候,是很隆重的,但是这幅画面就显得有点随意了,就像是接见女眷一样。就这些不合理的情节,来具体的说明一下。首先:为什么要让女子来抬轿;其次:接见重要的使臣,唐太宗为何穿常服,不穿龙袍并且还盘着腿?再有:画中觐见的男子中哪位才是吐蕃使臣禄东赞?

都知道这幅画是唐朝宫廷画师阎立本所做,但是作为一名以纪实闻名的宫廷画师,那么重要的场合为什么会画出这么奇怪的画呢?既然是纪实的场景,那么我们就要重回那段历史场景中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1400多年前,(唐高祖)李渊结束了中原地区几百年的混乱局面,国力正强。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蛮夷之地,也有一个勇猛的少年,在努力地开疆拓土,兼并了十余个部落和部族,统一西藏高原,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吐(bō)王朝,定都逻娑(今拉萨)。而这个勇猛的少年,就是松赞干布,同时又是画中唐太宗的准女婿。

但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唐太宗根本就不想把喜爱的文成公主许配给他。因为生活在当时的西藏,实在艰苦,连活着下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松赞干布刚刚统一西藏,政局还不稳定,随时都有被覆灭的危险。再说,和大唐盛世相比,当时西藏就是蛮夷之地,各方面均很落后。人们几乎还是停留在原始人茹毛饮血的阶段,,穿兽皮,以狩猎为生的他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更是而且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重点是嫁过去就和死了没什么区别,一辈子可能再也见不着...正是出于这些原因的考量,唐太宗在松赞干布这边派了特使来唐朝提亲的时候,就以看上同来提亲的小国首领为由,婉拒了松赞干布的提亲。但是这对于当时年轻气盛的松赞干布来说,心里和不爽,在回去之后就把这个小国给消灭了。

几年后,松赞干布再次前来提亲,可没成想这次的情敌更多了,什么高昌、焉耆、龟兹、于田,几十个朝贡唐朝的小(diǎo)sī)都来和唐太宗提亲。于是,松赞干布带着军队5000两黄金,沿着唐境一路厮杀,扬言若不许嫁,则兵伐唐都,如蒙见允,则汉藏和好,永息烽。意思就是说要么收下这黄金,要么就灭了你大唐听听,这还没有成为准女婿就敢用武力来威胁自己的老丈人,像这样的女婿,能要嘛?敢要吗?

虽然打起仗来,吐蕃未必是大唐的对手,但考虑到战争所耗费的粮食、兵...古代的一桩和亲,就相当10万雄兵。不仅能为边疆带了多年的平和,更能避免国家的大力发展遭到抑制和普通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所以唐太宗虽然很不舍得把自己的小公举送过去受苦,在权衡之下,还是狠下心来把文成公主许配给了松赞干布,并且准备了的陪嫁。

从金银、玉帛,瓷器,谷物种子的农产品,到医疗、教育、农业、瓷器、造纸,各方面的技术手艺人也被带了过去。可以说,所有唐朝的精华,都被复制了一份带到了西藏。这对松赞干布来说,简直开心得要上天了。古代娶个公主,就相当于找了一个特有+有权的爹。不仅稳固了他的政权,还加快了西藏近百年的发展,彻底地改变了藏民艰苦的生活状态。

因此,这桩和亲的意义尤为重大,双方都特别重视。而我们刚开始看到的这幅画面,就是记录了松赞干布派禄东赞来迎亲,由唐太宗接见的场景。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画面上的情节和场景不仅与真实史料不符,而且它从头到尾都显露两个字,甚至还有一丝挑衅的意味。而我们能想到的正常情况下画中布置的环境,排场应该是这样的:

但看现在这画面的场景,什么也没有。并且配备的人员也很随意。在接见这么重要的使臣,既没有官员,小太监,仪仗等等,也没有隆重的场景布置,仅仅配9个小宫女,还是专门伺候皇上睡觉的小宫女,专门抬轿子,拿扇子。这群人专属尚寝,在唐朝属于五品女官。这场景,就像是双方不小心在御花园的小湖边,不小心邂逅了彼此。多么随意,一目了

这自带流苏的帽子,叫做冕(miǎn liú),必须12根,上面串的都是玉珠,专门用于参加祭祀、典礼等重要场合所戴的冠,是帝王的象征。

然而,这里画中的唐太宗并没有按照国家标准的礼制,而是穿了比较普通的常服。这不合礼仪的做法,也是有意为之的。再看画中人物大小比例。

根据人物的重要次序,比较显眼的自然是唐太宗,第的人物应该是禄东赞,但他却被画得又小又干瘪。

禄东赞和身后的翻译官,却显得落后了很多。尤其是禄东赞,眉眼中却隐隐有种不安,似乎要见到天子了特别紧张。从场合、衣着,到人物人物,无处不在体现着一种随意、不重视,人物表情上,更是直接地体现了唐太宗对这桩和亲的嫌弃既然不能明着收拾,就画幅千古名画记下你们的穷酸样儿

风格不像阎立本的作画得不符合事...这其中比较大的问题在于:可能人们都会在潜意识里认为,作为宫廷画师的阎立本,他的画应该像现实社会的图像版一样,负责准确记录皇上每日的政治要务。但其实,绘画应该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艺术家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态度,然后用画笔下的角色,来把这种情绪传达出来。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面对一幅艺术作品时,多给它一点时间,说不定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

(图片源自各大拍卖公司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刊载该文章内纯属学术交流,不做商业用途,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