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密封:防止流体泄漏的 “关键防线”
机械密封是旋转设备(如泵、压缩机、反应釜)中防止流体介质泄漏的核心部件,相较于传统的填料密封,具有泄漏量小、寿命长、功耗低等优势。设计与选用机械密封时,需重点关注密封副材料搭配、密封腔结构设计及安装维护要点。
密封副材料的选择需适配介质特性与工作工况。对于水、油等普通无腐蚀介质,碳化硅与石墨是常用的配对组合:碳化硅硬度高(莫氏硬度 9.5)、耐磨性强,作为动环可减少磨损;石墨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与导热性,作为静环能降低摩擦系数,避免干摩擦。若介质为强酸(如硫酸)、强碱(如氢氧化钠溶液)等腐蚀性流体,则需选用耐腐蚀材料,如动环采用碳化硅(耐多数酸碱),静环采用聚四氟乙烯或陶瓷,同时辅助密封圈需选用氟橡胶,防止被介质腐蚀。在高温工况(如蒸汽泵)中,密封副可选用氮化硅或合金材料,耐受温度可达 300℃以上;在低温工况(如液态氮输送泵)中,需选用低温韧性好的材料,如不锈钢与石墨配对。
密封腔结构设计需满足润滑与散热需求。密封腔需保证充足的介质循环,使密封副在工作过程中始终处于湿润状态,避免干摩擦导致密封失效。例如,在离心泵密封腔设计中,可在泵体上开设循环孔,使部分介质从叶轮出口回流至密封腔,为密封副提供润滑与冷却;对于易挥发或低黏度介质(如汽油),可在密封腔外设置冷却夹套,通入冷却水降低密封副温度,防止介质汽化影响密封效果。同时,密封腔的内径需与密封件匹配,腔体内壁需光滑(表面粗糙度 Ra≤1.6μm),避免划伤密封件;密封腔底部需设置排污口,定期排出杂质,防止杂质堆积磨损密封副。
安装精度直接影响密封性能。安装前需检查密封件是否完好,如密封圈有无破损、密封副表面有无划痕;轴的径向跳动需控制在 0.05mm 以内,端面跳动不超过 0.02mm,避免因轴振动导致密封副贴合不良。安装时,需在密封副表面涂抹少量润滑脂(与介质兼容),减少安装摩擦;紧固压盖螺栓时需均匀用力,使静环受力平衡,避免偏压导致泄漏。例如,安装离心泵机械密封时,压盖螺栓需分多次对称拧紧,每次拧紧力矩偏差不超过 5%,确保密封副贴合面压力均匀。
日常维护是延长密封寿命的关键。运行过程中需定期检查泄漏量,正常机械密封的泄漏量应小于 5mL/h,若泄漏量突然增大,需及时停机检查,可能是密封副磨损、密封圈老化或轴振动超标所致。定期清理密封腔,去除杂质与积垢;根据介质特性与运行时间,定期更换密封件,一般普通工况下机械密封寿命可达 1-2 年,恶劣工况下需缩短更换周期。此外,避免设备空载运行,防止密封副因缺乏润滑而快速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