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瓶,又称“观音尊”,是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期流行于景德镇的瓷器瓶式,属文物范畴。其器型特征为侈口、短颈、丰肩,肩下弧线内收至胫部外撇,配浅圈足,瓶体修长纤细,线条流畅优雅 。康熙朝制品以五彩、青花居多,如清康熙郎窑红釉观音瓶外施红釉,里口及底部施苹果绿釉,体现典雅风范 。装饰工艺多样,典型器如清青花釉里红福禄寿喜纹撇口观音瓶,结合青花与铜红釉,需高温还原焰烧成,通景饰蝙蝠、梅花鹿等纹样,工艺精湛,被视为瓷器珍品 。部分器物饰有寄托款或云头纹、回纹,兼具艺术与历史价值 。又称“观音尊”,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流行瓶式之一,器呈侈口,颈部较短,丰肩,肩下弧线内收,至胫部以下外撇,浅圈足,瓶体纤长,线条流畅。康熙朝时景德镇烧制的瓶式较多,有时瓶、尊在称呼上不易区分,一般来说,口小腹大者称之为瓶,以五彩、青花制品较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