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阳极的性能很大程度上由成分决定,需严格控制杂质含量:
1. 主要合金元素(以常用的镁锰合金为例)
锰(Mn):含量0.5~1.3%,作用是减少杂质的有害影响,提高电流效率。
镁(Mg):余量(≥98%),确保阳极的电化学活性。
2. 有害杂质(需严格限制)
铁(Fe):≤0.005%,铁会形成“微电池”,加速镁的腐蚀。
镍(Ni):≤0.001%,镍的危害比铁更大,即使微量也会导致阳极 “自腐蚀” 加剧。
铜(Cu):≤0.002%,铜会与镁形成高电位差,引发局部腐蚀。
硅(Si):≤0.1%,过量会降低阳极的塑性,影响加工性能。
行业标准参考
不同国家对镁合金牺牲阳极的性能指标有明确规范,例如:
中国:GB/T 《镁合金牺牲阳极》;
美国:ASTM B843-16《镁合金牺牲阳极标准规范》。
这些标准详细规定了上述指标的测试方法(如电极电位用参比电极测量、电流效率通过恒电流腐蚀试验计算)和合格阈值,是生产和选型的依据。
镁合金牺牲阳极的核心性能可概括为:高电位差、适中电流效率、轻量易加工,但需通过严格控制合金成分确保稳定性。选择时需结合具体环境,优先关注电极电位、电流效率、实际电容量三大指标,再辅助以物理性能和成分分析,确保其能在目标环境中高效、稳定地发挥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