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建窑黑釉兔毫盏

  • 发布时间:2015-08-29 10:45:18,加入时间:2014年11月18日(距今3910天)
  • 地址:中国»香港»九龙: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
  • 公司:深圳大唐国际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欧阳,手机:18046987511 微信:oyhd212 电话:0731-84553766 QQ:2050948573
市场部征集欧阳总监  QQ  
   建窑又称建阳窑,窑址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乡。据文献记载,建窑黑釉瓷五代末北宋初,南宋达到了鼎盛时期,元末明初停烧,古籍中常称为“乌泥建”、“黑建”、或“紫建”,在日本称为“天目瓷”。建窑烧制的黑釉瓷,它充分发挥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创烧出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又富有装饰效果的黑釉瓷,包括兔毫釉、油滴釉(鹧鸪斑)、曜变釉、结晶冰花纹釉、芝麻花釉、龟裂纹釉、酱褐釉等由窑变产生的自然结晶釉,以及黑釉点白斑、黑釉铁锈花、黑釉描金彩等装饰效果。黑釉瓷颜色的结晶釉,突出表现在茶盏釉色装饰艺术上,这与宋代社会盛行饮茶、斗茶的风尚是分不开的。故黑釉盏的烧制盛极一时,从而促进了宋代黑釉瓷器的普遍发展,受其影响的江西、四川、山西等地都有生产的黑釉瓷。河北定窑、磁州窑、陕西耀州窑、河南鹤壁集窑、山西临汾等窑烧制油滴盏,形成了以建窑为代表的黑釉瓷窑系。最引人注目的为足底刻划“供御”和模印“进琖”、“官”的铭款,表明当时建窑曾专为皇官烧制御用盏、碗,另外还有“小七”、“肥”、“斤”、“戊”、“张一”和数目字等划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宋徽宗十八学士图卷中。均置有酱釉兔毫盏,此图卷反映当时盏与托配套使用的盛行情景。 
    如图,这件(口径13厘米),此盏口沿为褐色,腹部以下逐渐增厚,小圈足。盏內外施以黑釉,釉有垂流,在底周围形成乳浊油滴状结晶,釉色乌黑如漆,更为珍贵的是釉面析出的金色兔毫纹,状如秋天的兔毫。质地粗糙但十分坚硬,历来有建窑盏胎“质粗不润”的说法。 
./,./,./,./,./,./,./,./,./';\;'\;'\;'\;'\;'\;'\;'\;'===============
=======================
    兔毫釉盏:中国茶文化以及陶瓷史的人来说,此物可是如雷贯耳,从现有实物资料看,兔毫盏是宋代最为流行的黑釉瓷茶具。因其在黑或褐色釉釉层中透射了均匀细密、状若兔毫的自然结晶釉纹,故名兔毫釉。又因其釉中闪现出各种变幻莫测的色彩,又有金兔毫、银兔毫、黄兔毫、灰兔毫、蓝兔毫等别称。关于兔毫盏纹饰,宋代文人墨客就有许多诗句赞颂,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兔毛紫盏自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蔡襄《北苑十咏》有“兔毛紫瓯新,蟹眼清泉煮。”句。苏轼《送南屏谦师》曰:“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勿惊午盏兔毛斑,打出舂翁鹅儿酒。”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亦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以上所记均为兔毫盏之别名。其形成的釉纹机理与胎釉有关,由于瓷土含氧化铁成份高,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釉受热产生的气泡将熔入釉中的铁微粒带至釉面,当温度达1300℃以上时,釉层流动,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细长似兔毫条纹。由于兔毫釉盏施釉厚,釉药在高温下流动性较大,釉水由上而下逐渐加厚,形成盏口沿内外釉层较薄,口沿上部无光泽,呈现褐色或酱色,亦有的泛青黑色,表面呈现粗糙的小斑杂点,其底部釉层厚,外壁近底足部分的釉水呈聚釉状或垂流成滴珠状。毫毛颜色由深渐浅,纹理由密渐疏,用放大镜观察,各长条形的兔毫内均可见到线条柔和的黑色鱼鳞状体,这是建窑黑釉瓷的重要特点。 
市场部征集欧阳总监  QQ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