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错刀”这种古钱币在汉代历史上存在的时间非常短。它是王莽篡权,建立“新”朝后所铸。唐朝张彦远的著作《法书要录》上载:“(金错刀)为王莽摄政时铸造,以黄金错镂其文,也称错刀”,仅流通两年时间后就废止了,所以传世很少。不过“金错刀”制作考究,工艺独特,质量上乘,品相精美,是中国货币史上顶尖艺术品,为历代古泉家们所珍爱。
刀币是继贝币之后流通使用的古代钱币。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富强的割据小国开始制造并使用刀型币。而到了汉代,主要是通行半两和五铢钱(也有三铢钱)。王莽建“新”后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推行新的货币制度,在保留五铢钱的同时,又发行三种钱币:与五铢钱形状相近而尺寸较大的“大钱”;形状与先秦的刀币接近的“金错刀”;以及形状和金错刀接近,但没有用黄金填字的“栔刀”(一枚值五铢钱五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金错刀”其实是一种虚值币,虽说是“二枚可兑换黄金一斤”,可实际上,它只是王莽用来搜刮民间金银的工具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