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用黄、绿、紫三种彩色在烧成的素胎上涂绘填彩而烧成的三彩瓷,在明代正德已出现,康熙时期烧制的更加成功,彩色更加细润,而且数量增多,根据地子的不同可分为: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黑地三彩、浆白地三彩、虎皮三彩等,这时三彩瓷的施彩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烧成的素胎上先涂一种彩作为地子,然后在彩地上再用其他两种色彩进行涂绘。另一种是在烧成的素胎上,把花纹以外的地子涂上一种颜色,然后花纹部分用其他两种颜色进行涂绘。此外,根据三彩纹饰及颜色的不同,还有镂空三彩、加红三彩,力口蓝三彩等,但数量极少。
釉下三彩是由青花、釉里红、豆青三种釉下彩色组成,是仅在康熙朝才有的特殊三彩。它是先在胎上用三种彩料绘画花纹图案,然后以白釉烧制而成的,这种釉下三彩器物不多:
五彩:五彩瓷在宣德年间开始烧制,到康熙时期有了更大发展,数量大增,达到了我国五彩瓷的高峰,它与青花一起成为康熙彩瓷的主流,这时的五彩仍然以红、黄、绿、蓝、紫为基本色彩,但与以往的五彩有某些不同。康熙朝五彩虽然以红、黄、蓝、绿、紫为基本色彩,但蓝色用得很少,多数五彩器物不用蓝色、在带蓝的五彩器物上绝大多数用釉上蓝彩代替了以往的釉下青花-有极少数五彩器物仍然使用釉下青花。康熙朝五彩中有使用金彩的;黑彩在五彩中出现,而且加一层透明釉,颜色比较黑。
不过,康熙早期的官窑瓷器,多半是没有年款的;民窑尽管落有康熙年款,但是好景不长。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末都先生在他的《马末都说收藏瓷器篇(下)》一书中,这样认为:“康熙早期的瓷器,很少写款。原因是康熙认为瓷器上不能写款,写了款,如果打碎了不吉利,不让写。”上述所言,确有史料文献作为支撑。
据载,康熙十六年,江西浮梁县令张齐仲下令:“禁镇户于瓷器上书写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现在来看,这条禁令至少透露出两条信息:一是,在此之前,窑工画匠是可以在瓷器上书写“大清康熙年制”款识的;二是,当时朝廷认为,书写“大清康熙年制”款识的瓷器一旦破碎,是件很不吉利的事情,要加以禁止。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禁忌,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
康熙瓷器拍卖成交价格
清康熙 米黄釉五彩玉堂富 万 8970万
清康熙 御制胭脂红地珐琅 咨询价 7404万
清康熙 青花五彩山水人物 万 6900万
康熙年间( 万 6452万
清康熙 御制鎏金铜交龙钮 万 4546万
清康熙 犀角莱菔尊 万 3986万
清康熙 红绿彩描金兽面纹 万 3795万
当前艺术品防伪备案新技术的不断衍生,应用光学技术,可实现在世艺术家书画作品特定点的微观形貌和物质成分数据锁定,并进行有效备案,使其成为该作品唯一性的“铁证”。
“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我们也认为,建立艺术品登记制度很重要。艺术品登记可以确认艺术品著作权的权属,从而保护艺术品著作权人的合法权 益;可以保证艺术品的制作人,从而保护艺术品购买人的合法权益;还可以提供用来判断艺术品真伪的证明材料,并为我国当代艺术研究提供数据资料。”龙翼飞 说。“艺术品登记不仅对原创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知识产权具有维护作用,而且在艺术品收藏与交易、展览与交流、抵押与典当、管理与监管诸多方面都具有十分有效 的防伪作用。”
“第三方鉴定、认证专业机构不应是政府组织,也不应是一般模式的公司,它应是相对独立的、类似产品认证机构的新型行业,并且应是具有业务门槛和行规约束的专业化组织”。
叶子说,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自成立以来,并没有像国内的许多鉴定机构那样直接涉足市场,盲目开展鉴定评估收费业务,原因就是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复杂性与国家政策法规的不健全,鉴定行业的工作开展还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
“我认为,艺术品鉴定、认证应由独立、公正、公平的第三方来进行。这个第三方可以收取鉴定费,但同时也要求他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其中的责任。”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北京公司经理王苗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