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产品库 » 收藏品 » 印章

郎窑绿釉瓷图片鉴定专家

  • 发布时间:2018-07-09 19:03:55,加入时间:2018年05月03日(距今2648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国际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
  • 公司:深圳优质古玩艺术品交易平台,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徐经理,手机: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微信: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QQ:注意:该信息不再有效

  绿釉瓷烧制在宋代时已较普遍,早期孔雀绿釉瓷,多在坯胎上施孔雀绿釉一次性低温烧成,因部分器物发色偏蓝,有“孔雀蓝”或“法蓝”之称。元代工匠则先在高温中将瓷胎烧成涩胎或白釉瓷,然后再施孔雀绿釉,入窑二次低温烧制。由于釉面与坯体的膨胀系数不同,瓷部表面多呈现不同程度的细小开片,日久风化、受土壤侵蚀,釉面会出现成片成块脱落的现象。康熙官窑烧制的孔雀绿釉瓷窑温提高,胎釉紧密,胎面常有密集细小的开片现象,这是“清三代”孔雀绿釉瓷的特征。

  清初,许多西方人携带着欧洲的先进科学技术来到中国,并把现代的制釉方式带到景德镇御厂,于是清代官窑陆续出现非传统釉色制品,如用硫酸钡、碳酸钙、硼酸等配制的釉料,烧成后器物釉色偏淡黄色,微微发绿,与绿松石色泽相似,称“松石绿”。这些工艺交流导致官窑制瓷中绿釉进一步向复杂化发展。

2017年郎窑绿釉瓷的走势

  孔雀绿釉瓷器,低温铜绿釉作为明清彩瓷制作中的主要彩釉之一,不仅适合素胎釉,更适合釉上彩,所以在素三彩、五彩、斗彩中被广泛应用。即使在后来的粉彩瓷制作中,它作为釉上绿彩也是必不可少的釉彩,让人深感其无处不在。然而,低温铜绿釉也有其自身不足,即制作素胎器物时,由于其与胎面结合处两者膨胀系数很难吻合,容易形成细小开片,并影响接触面的附着力,时间久了或者受到腐蚀后容易剥落。特别是明初阶段,这一现象尤其突出。即便如此,低温铜绿釉仍不失为一种经济、简单的传统釉彩。

  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最近有幸征集到一款瓷器珍品“王炳荣款绿釉赏瓶”,藏品高:46cm,底径:14cm,口径:11cm。整体施绿釉,瓶身上用瓷雕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智者在树之下沉思的景象。底部正中有图章款一方,印文篆书阳刻,外加方形圈,款识为“王炳荣作”四字。器物颇具晚清时代特征,精致秀美,画面生动自然,技法多种并用,色彩明快淡雅,有较强的写实性和较高的艺术性,是一件不曾多见的瓷器艺术品。

  郎窑绿珍品无款,乾隆孔雀绿釉呈色较康、雍时明艳,施釉较薄,釉面光泽感强,釉面开有细小纹片,胎体不如康、雍时细密沉重。除素面器外,有暗刻纹饰器物。传世品有瓶、觚、炉及文房用具。乾隆时松石绿釉十分流行,呈色青绿,亦有呈色稍浅微闪黄的器物。釉面滋润,釉层较薄。除素面器外,有刻、绘纹饰器物,亦有镂空器物。尤以后者工艺精巧。传世品较多,有瓶、尊、碗、盘、水丞、扳指、笔筒、洗、花蓝等。

  郎窑瓷是郎廷极(字紫蘅)督造的成功产品,他在康熙年间曾任江西巡抚,由于他酷爱古陶瓷,对陶瓷很有研究,于是康熙皇帝发挥了他的特长,在康熙44年——51年的7年中,肩负景德镇督瓷官之职,所以在这期间景德镇御窑厂产品,当时都称为郎窑。清代官窑器必定会有本朝款,唯独郎窑绿、郎窑红没有留下官窑款,但收藏界认可它是一种独特无款官窑器。

  绿色釉包括孔雀绿、鹦哥绿、宝石绿、瓜皮绿等,一道釉是整个瓷器的一种颜色,古瓷器上的绿釉多为较深的青绿色,到了明代中期出现的瓜皮绿、水绿色是康熙三彩和五彩中常用的釉色。康熙瓷器的特点如:金钟杯、棒槌瓶、笠式碗、观音尊等,在造型上多少能发现其不一致的地方,碗、罐、瓶、盘。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