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肝转不好,养了也白养!对虾养殖前期最重要的就是“转肝”顺利
笔者介绍了对虾肝脏“白膜”的实质和判断对虾“转肝”成功与否的方法,并分析了对虾“转肝”不成功的后果以及“转肝”不成功的原因和处理,以供参考
南美白对虾的肝脏也称肝胰脏或中肠腺,为一大型致密的腺体,是对虾最重要的功能器官。位于头胸部中央,心脏的前方,包裹在中肠前端及幽门胃之外。由中肠分化而来,由多级分枝的囊状肝管组成,终的分枝称肝小管。开口于胃与中肠相连处。肝胰脏的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和吸收、贮存营养物质。
转肝转不好,养了也白养!对虾养殖前期最重要的就是“转肝”顺利
南美白对虾一般在生长到体长约3-4cm阶段,肝胰脏表面的后端会逐渐被覆一层白色膜状物质,习惯上称为“白膜”,肝脏的颜色、轮廓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由于这一时期对虾对外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自身抵抗力弱,是最容易发病的时期,养殖对虾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这一阶段出现问题,是养殖管理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养殖一线人员习惯把肝脏上“白膜”从无到有的这一时期称为“转肝期”。
转肝转不好,养了也白养!对虾养殖前期最重要的就是“转肝”顺利
对虾“转肝”成功的判断
“转肝”好坏可以从白膜是否出现、肝脏轮廓、肝脏颜色和转肝对虾的成数上进行观察判断。观察“转肝期”之前的对虾肝脏表面无白膜,肝脏外观轮廓不清晰,肝脏颜色发深红,体表色素颗粒多(见图2)。“转肝”成功以后,体色明显变得透明,色素颗粒减少,多数虾肝脏同时转变成灰褐色,肝脏轮廓清晰,肝脏后缘出现一条乳白色的脂肪覆盖(见图3),白色覆膜面积越大、白膜越清晰、出现白膜的对虾成数越多,出现白膜的时间越一致,说明转肝越成功。通过对肝脏压片后显微镜下观察,转肝后的肝脏肝小管数量明显增多,肝脏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明显增强。
转肝转不好,养了也白养!对虾养殖前期最重要的就是“转肝”顺利
对虾“转肝”不成功的后果
只要肝脏成功转变成灰褐色并且出现“白膜”就等于对虾闯过了这个 “转肝期”大难关。池塘中“转肝”成功的对虾肠道粗、吃料快,生长快。而没有成功“转肝”的对虾肝脏一直发红,外观看白色脂肪层不出现,接下来肝脏很容易萎缩或肿大,继发细菌感染,出现死亡。“转肝”不好的虾,接下来很难养,即使开始不继发细菌病,但这样的虾肠道细、吃料差,生长极慢,造成存塘虾规格严重参差不齐。体质差容易发病,时间长了以后也会细菌感染慢性死亡或发生其它疾病死亡。
如何保证对虾转肝顺利
1、转肝期需要保持水质的稳定,保持藻相或者菌相的稳定。底质也非常重要,底好虾才能好。
2、转肝期最不要使用带有刺激类的药品,不免虾苗应激,还有就是虾苗时期移动药慎用抗生素,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对虾苗肝脏带来严重且不可逆转的损伤
3、转肝期可以适当的减料,以减少肝脏的负担。
4、保肝护肝的观念应该从小做起,平时在喂料的时候可以添加保肝护肝的胆汁酸来保护肝脏,促进肝脏发育。
转肝转不好,养了也白养!对虾养殖前期最重要的就是“转肝”顺利
胆汁酸可以促进脂肪代谢成脂肪酸和能量,在对虾转肝期使用胆汁酸可以促进肝脏肝细胞和肝小叶的发育,是白膜更快更好的形成;胆汁酸还可以促进肝脏的解毒排毒作用,将藻毒素、重金属离子等毒害物质从肝胰腺和肠道中排出去,从而避免毒害物质对转肝期的肝胰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