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工程车作为矿山、隧道等地下作业的核心设备,其作业环境具有密闭狭窄、空气流通差的特点,且周边可能存在粉尘、可燃气体,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易快速蔓延,还可能引发有毒气体积聚,给救援与人员撤离带来极大困难。井下工程车的火灾隐患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发动机、变速箱等动力部件长期高负荷运转,易因润滑油泄漏、线路老化短路产生高温或火花;二是作业中携带的易燃物料,或与井下岩石摩擦产生的火星,可能引燃车辆周边可燃物。
针对井下工程车的特殊风险,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在设计上注重适配性。系统采用小型化、模块化的储存与输送结构,可灵活安装在车辆底盘、发动机舱等有限空间内,不影响车辆正常作业。同时,根据车辆关键火灾风险部位,如发动机舱、燃油箱附近,分别设置专用喷嘴,确保灭火剂能精准覆盖。考虑到井下粉尘多的环境,系统管道与喷嘴采用防堵塞设计,定期自动清理残留粉尘,避免影响灭火剂喷射效率;且所有部件具备抗冲击、耐潮湿特性,适应井下颠簸、潮湿的作业条件。
其灭火逻辑以 “快速响应、精准控火” 为核心。系统配备耐高温的温度传感器与火焰探测器,实时监测发动机舱、电气柜等关键区域。一旦检测到温度骤升或火焰信号,探测器立即将信息传输至车载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在极短时间内判断火情,若确认火灾,迅速开启二氧化碳储存容器阀门。液态二氧化碳通过耐高温管道输送至对应喷嘴,以雾状形式喷射至火灾区域。一方面,二氧化碳汽化吸热,快速降低着火点温度,抑制火势蔓延;另一方面,气体迅速充斥密闭的发动机舱等空间,排挤氧气,使局部氧气浓度降至无法支持燃烧的水平,实现快速灭火。
该系统对井下作业安全的保障价值显著。在设备保护上,灭火后无残留物,不会腐蚀发动机、电气元件等精密部件,减少车辆维修成本与停机时间,保障井下作业设备的稳定供应。在人员安全方面,快速灭火能避免火灾产生的有毒烟雾扩散,为车内及周边作业人员争取宝贵撤离时间;同时,系统可与井下应急报警系统联动,火灾发生时同步触发警报,提醒井下其他区域人员规避风险。从作业连续性来看,火灾快速处置后,车辆经简单检查即可恢复使用,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井下作业停滞,保障工程进度不受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