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改性剂改性的二氧化钛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区别主要体现在分散性、肤感、防水性、安全性及功能性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分散性优化
硅烷偶联剂改性:通过三乙氧基辛基硅烷等硅烷偶联剂处理,二氧化钛表面形成稳定的硅烷醇涂层,显著降低表面能,提升在油性或水性基质中的分散性。这种改性方式可避免配方中沉淀、结块,确保产品稳定性,适用于需要高分散性的化妆品配方。 钛酸酯表面处理:三异硬脂酸异丙氧钛酯等钛酸酯类处理剂通过O-Ti键与二氧化钛表面羟基反应,形成亲油性异硬脂酸基团涂层。这种改性方式可减少油吸收性,提高颜料负载量,优化分散液中的固体物含量,从而提升分散性。 无机包覆改性:采用水合氧化铝、水合二氧化硅等无机物包覆,可形成致密或海绵状氧化膜。这种改性方式能屏蔽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同时提升耐久性和光学优异性,对分散性也有间接改善作用。二、肤感改善
氟硅烷表面处理:氟硅烷处理后的二氧化钛具有疏水疏油性,接触角大于135度,可避免颜料集聚在细纹和皱纹中。这种改性方式能提升粉饼的“珠状效果”,使产品涂抹后肌肤柔滑、清爽透气。 月桂酰赖氨酸表面处理:月桂酰赖氨酸湿法沉淀包覆赋予二氧化钛柔滑感和极佳的皮肤亲和性。这种改性方式可改善产品的质地,使涂抹更加顺畅,适合用于眼影和粉质产品中。 硬脂酸表面处理:硬脂酸处理后的二氧化钛具有润肤、软化性能,可提升产品的肤感。这种改性方式适合用于膏霜及乳液等化妆品中。三、防水性提升
硅烷偶联剂改性:硅烷处理后的二氧化钛在硅油中分散性良好,且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这种改性方式适合用于需要防水功能的化妆品中,如防水防晒霜等。 氟硅烷表面处理:氟硅烷处理后的二氧化钛不仅具有疏水性能,还具有疏油性。这种改性方式能提升产品的持久性,即使遇到皮脂和水也能保持稳定,适合用于持久液体粉底、干湿粉底和压制粉饼等产品中。四、安全性增强
无机包覆改性:无机包覆层可屏蔽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减少其对皮肤的刺激性。这种改性方式能提升产品的安全性,适合用于敏感肌肤护理产品中。 有机表面处理剂选择:选择无毒、无刺激性的有机表面处理剂,如铝酸酯偶联剂、硬脂酸盐等,可避免对皮肤产生不良影响。这些处理剂能提升二氧化钛在化妆品中的安全性,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五、功能性扩展
复合包覆改性:通过无机和有机包覆剂的复合使用,可赋予二氧化钛多种功能。例如,硅铝复合包覆结合氟硅烷处理,可同时提升二氧化钛的分散性、防水性和肤感。这种改性方式适合用于高端化妆品中,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性能的多重需求。 特定功能改性:针对特定需求,可选择具有特定功能的改性剂。例如,使用具有抗菌性能的改性剂处理二氧化钛,可赋予产品抗菌功能;使用具有抗氧化性能的改性剂处理二氧化钛,可提升产品的抗氧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