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一年金本位币及“三鸟币”,连同它们的生产者—上海中央造币厂,都是为结束货币发行混乱状态、统一中国币制而产生的。
清末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货币分散发行,货币名目繁多,成色参差不齐。流通领域十分紊乱。因此,民国九年(1920)初,上海金融界向北洋政府提出币制改革。其中除主张币制统一外,还要求在上海公共租界内建立一个造币厂,统一铸造有严格成色规定的银币。不久,此提议被北洋政府的采纳。同年底,定名为上海造币厂的筹建工作正式展开,厂址选在上海苏州河北岸的戈登路(今江宁路,上海造币厂原址)。然而,建造中,经费超预算严重,且增资无望,民国十三年(1924)八月,北洋政府财政部下令暂停建。
“甘末尔计划”推行,从理论上讲,对当时的中国是有利的。十九世纪后期,世界上主要国家相继放弃银本位而改用金本位币制。原本作为货币储备的白银大量流入市场,致使银价急剧走低。中国实行银本位制,收付计价用白银,而遇国际收支,必须对黄金折合结算。随着银价不断下滑,中国在债务偿还及贸易结算上蒙受巨大损失。然而,“甘末尔计划”低估了中国的货币传统惯性和现行币制杂乱无章的现实。当时的中国,即使迅速实现银本位制的“废两改元”和币制统一,在实际折兑替换的事务上,以及习俗观念的催化上,也是步履艰难的,更何况于朝夕之间推行概念陌生、币值虚化的金本位币制。操之过急,必会增大币整顿的难度。因而,该计划的过早推出,遭致金融界中外专家的广泛质疑与反对。
民国二十一年金本位币是中国货币史上昙花一现的铸币。其成套由银、镍、铜三种质材构成。按币制规定,一元、半元、二毫、一毫面值的为银质,半毫、贰仙面值的为镍质,一仙面值得为铜质。今传世者皆为试样,为数极罕,每一枚都是中国钱币的大珍品。其具体存世状况为:壹圆面值,按边道不同,分有光边、齿边、星边(边道围铸梅花星图案)、字边(边道铸“中华民国中央造币厂”文字)、字星相间边(边道“中华民国中央造币厂”间以梅花星图案),共五大类。前四者存世见有银质、红铜两种材质铸品,而字星相间边,唯见银铸一种。另外,光边者尚有红铜镀银者存世。均极罕见,尤以星边、字边及字星相间边更为珍罕。半圆、贰毫、壹毫三等面值,唯见银铸一种,皆为罕见,贰毫尤甚。半毫、贰仙面值,有镍质、红铜两种,按有无穿孔,镍铸者可分圆孔、满穿两版,红铜铸者,只见满穿一种,均甚稀见。壹仙面值,分白铜、红铜、黄铜三种,均为仅见之品。
金本位币制受挫,国民政府便确定采用银本位币制来统一国币铸造。上海中央造币厂在停铸铸金本位币不久,继而开铸第一批俗称“三鸟币”的新国币。此币图案从金本位一元币改模而成,具体方法为:币面原状不变,币背将金本位等字样去除,置“壹圆”二字于两侧,再将位于水面的三只水鸟移至上方。三鸟翔于空中,醒目显见,且为此币所独有,故钱界谓以“三鸟币”之称。
然而,俗称“三鸟币”的民国二十一年孙像帆船银币发行之际,正值中日战端开启,国人对币背面的旭日、三鸟图案颇有责难,认为意寓日本飞机轰炸中国之不祥。迫于舆论,国民政府指示上海中央造币厂停铸此币,尚未发行的悉数销熔。故此币传世无多。按边道不同,“三鸟币”分有光边、齿边、字边(边道铸有“中华民国中央造币厂”字样),其中字边极为稀见。另外,齿边者存世尚有红铜试样币,亦甚稀见。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孙中山像帆船壹圆银币
“三鸟币”铸造时间较短,铸额小,传世的更为稀少。
公司秉承“依法经营、信誉至上”原则,以雄厚的人才优势,严谨的审鉴态度、精湛的拍品质量、畅通的客户网络,为海内外收藏家和团体提供一个物畅其流、物尽其用的高层次、高质量的文化交流空间。请专家鉴定、忙您藏品拍卖、才能达到快速变现。
征集范围:瓷器、玉器、青铜器、木器、杂件及矿物质(陨石)
1、瓷器:清乾隆以前的精品瓷器;元、明、清为主,宋瓷为佳;
2、玉器: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玉;以“润、透、白”为佳;
3、书画:名人字画;以古代名家字画为主;
4、杂项:各类精品杂项,如佛像、石章、各类雕刻、陨石等;
5、青铜器:各类器具;宝剑,铜镜,佛像,鼎;金银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