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民国精品瓷器价格飞涨,但仍有升值的空间,编者要特别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精品瓷器,这部分瓷器制作水平很高,不比民国精品、清晚期官窑质量差,被一些专业人士称为建国官窑,这些作品有的是清晚期至民国大家之作,甚为难得,但因为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不被人看好,价格极低,是投资的绝佳时机。
康熙期间,珐琅彩草创,珐琅彩料来自西洋,俗称洋色,所制瓷器大多为盘、碗、杯、壶等小件器物,且多为色地,即在素胎上以红、黄、蓝、绿等色釉作地,然后彩绘花卉图画。如2002年5月,在香港拍卖了一只清康熙期间的珐琅彩碗,就是以胭脂红为地彩绘康熙期间典型的富有牡丹花卉图画,花叶筋脉清楚,画工严整细腻。此碗口径14.2厘米,底部为双方框“康熙御制”蓝料款。终究以700万港币成交(约合人民币742万元)。
康熙瓷器私下交易成交率如何
雍正瓷器,清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碗拍出7404万港元,刷新了康熙时期瓷器拍卖的记录
康熙青花瓷造型丰富多彩,器物种类之多、器形之繁杂冠于有清一朝,其造型也分琢器和圆器两大类。
真假康熙官窑底款图片,清代康熙朝(公元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高足盘为我国古代陶瓷的传统造型,隋代即有烧制,以后各朝历代烧制不断。珐琅彩瓷器是中国陶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它也向我们展示了康雍乾三代的盛世景象。著名古瓷专家叶佩兰女士对珐琅彩瓷器做过如下评价,“宫廷秘藏,制作不易,传世极少,难以估量其价格”。据2012年拍卖年鉴记载,一件清乾隆蓝地珐琅彩双龙莲纹碗以人民币元成交。由此可见,珐琅彩瓷的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正不断升高.
高居榜首的“清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碗”,是张永珍博士兄长,著名收藏家张宗宪旧藏。由于珐琅彩是康熙晚期出现的一种釉上彩,再加上是专供清朝统治者赏玩的御用品,此时期的珐琅彩瓷存世量很少,本件拍品的出现自然引来了藏家的极大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