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光绪元宝壹组
规格:光绪元宝七三反版:重:26.5g/直径:3.93cm 光绪元宝七二反版:重:26.8g/直径:3.92cm
类别:钱币
在我国古钱币收藏市场中,光绪元宝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收藏品类之一。近几年来,光绪元宝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整体态势稳定。就以近几年的钱币拍卖来看,清代钱币中的珍品币攀升幅度较大,光绪元宝正是其中之一。光绪元宝价格的高速上涨同样也让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者。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看到大量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充斥市场,扰乱经济,遂奏请朝廷自铸银币,以谋抵制。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批准由广东银元局试铸银币,光绪16年(1890)广东钱局首铸库平七钱三分银币,币文出自当朝金石书法名家吴大澄之手,银币正面书光绪元宝,外以英文环绕,背面铸龙纹,外以中文环绕。这种英文、中文的配置方式与往后各省所铸的银元正好相反,故而俗称“七三反版”。
七钱三分系列的生产时间很短,估计因设备安装初期“机器尚未全开,工匠亦未募足,而且诸少熟手”,实际制成的数量有限。但由原奏中拟“先铸一百万圆”以及1890年5月七二系列流通版银圆正式生产之日起,至1891年12月31日止制成总数及金额的记载,结合目前收藏市场上所见来逆向推测,以稀少度而言,“一圆”主币与“五角”两种最少,产量可能各仅数万枚,其次是“二角”,“五分”则稍多,最多的是“一角”。然而“七三系列”因含银较多适得其反,大半被回炉改制,故整体存世量不多。
此钱币为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三分光绪元宝错版银币,钱币正反两面印版错误,银币正面:珠圈内满汉文“光绪元宝”。背面上环“广东省造”,下环“库平七钱三分” 正中蟠龙图,眼神灵异炯炯有神,龙鳞雕刻细密有致,腾云驾雾,身姿遒劲有力,龙爪张扬,神武有力,工艺最精湛,雕工最完美,浮雕感最强烈的品种,镜面平整光滑,纹饰的相惯线,显得非常清,不失为一件珍品。极具收藏价值!
清朝末期国力积弱,西方各国列强大举入侵,外国银元随着进入中国各地市场,甚至在买卖交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光绪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有见于此,欲建立现代化造币厂,用机器铸钱,抵制外国银币入侵。史上第一种机铸币光绪元宝在此背景下诞生,但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前满汉文、背蟠龙与英文版本的光绪元宝,而是与之不同的俗称“七三反版”的光绪元宝,之后才产生了作为过渡段的 “七二反版”。1889年(光绪十五年),两广总督采纳英国汇丰银行的建议,停铸七三反版银币,改铸了成色和币重都与市场流通的外洋相同、样式与“七三反版”银币相似的“七钱二分”版银元,俗称“七二反版”,铸后因未合体制而引起非议而停铸,算是币史上的“短命鬼”,铸造的时间极短,导致现今存世数量几不可见,市场价值高昂。
此枚广东省造七二反版光绪元宝,品相完美,纹饰清晰。钱币正面珠圈内镌有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珠圈外上端、下端分别铸刻英文产地和币值:“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左右各镌一朵四星花,活泼别致。钱币背面中间铸刻蟠龙图,龙纹清晰流畅,棱角分明,龙鳞细腻,线条优美流畅,龙眼炯炯有神,威武霸气,尽显皇家风范,龙图上方铸楷书“广东省造”,下方铸“库平七钱二分”。此样式和日后我国各省所铸龙洋图样正面全为中文,英文在龙图这面正好相反,故钱币学家称之为“七二反版”。此银币纹饰清晰,机制工艺精湛,蟠龙栩栩如生,整体美观大方,包浆自然,铸量极少,市场价值可观。
古钱币是不可再生之物,收藏一枚少一枚。光绪元宝是近代机制币中的精品,也是价值很高的革命文物,极具历史意义。光绪元宝铸造工艺精美,艺术气息浓郁,在收藏界极具市场价值,在藏品交易市场上表现异常活跃,取得了十分漂亮的成交记录。作为收藏界的后起之秀,光绪元宝升值的速度简直令人咂舌。
温馨说明:
1.加强真品、赝品鉴定知识传播,提醒广大藏家理性收藏,尽可能远离赝品、多藏真品!
2.反对对艺术品市场的利益垄断,反对抹黑民藏,努力推动民藏健康发展!
3.加强文物保护正能量传播,呼吁全社会重视并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留住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