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2月29 日,经辛亥革命后,已光复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宣告成立,清朝灭亡,在中国持续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随之结束。民国成立时,由于币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铸大汉银币,福建改铸中华元宝外,主要的造币厂,大都仍沿用前清钢模铸造银币,以供流通需要。由于币制混乱,临时政府财政部长陈锦涛,于民国元年3月11日呈文大总统孙中山,鼓铸10万元纪念银币以为整顿。
双旗币”双旗币产生于民国时期,民国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钱币在经历了无穷的岁月之后,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以及艺术品鉴价值。
中华民国双旗币此藏品直径:2.82cm,重量:约6.4g。钱币正图案中央为两面交叉的国旗,上方为“中华民国”四字,下面为记值:开国纪念币;背面图案为稻穗组成的嘉禾纹,中央竖写“十文”2字。
据介绍,双旗币是近段时间比较热藏品,铜黄色的外形不仅给人一种凝重的历史沧桑感,且整个钱币的版面分为内外圈两部分,整体设计非常细致,英文字母、中文楷体以及花纹设计图案精美,因而在拍场上也吸引了相当一大批业内藏家们的关注。
由于双旗币产生于民国时期,民国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几十年的时间,因此,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钱币在经历了无穷的岁月之后,依然可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以及艺术品鉴价值。虽说民国时期的钱币版本较多,但能够收藏到这种正面镌刻有“十文”楷体字、反面印制着“中华民国”双面旗帜的全真纪念币,也在当今的藏品市场中并不多见。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是铜元收藏研究中数量很大,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品类,甚至可以说是民国铜元的主体品种。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是由民国政府发行的一款纪念铜钱,正面“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字样,十文,背面交叉龙旗。铜币当时面值以当十、当二十为主,当五十面值的相当少见,非常珍贵。
民国后期铜元主要指民国二十五年(1936)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民国中期后几年,各地军阀逐步走向衰落,国民党政府开始了统一币制控制金融的进程。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主要发行纸币,铜元辅币逐渐被镍币所代替。发行的铜元主要有党徽布图分币等。解放前夕,贵州、绥远还发行了地方铜元,但只是昙花一现。 至此,铜元走完了其短暂的历程,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从过去几年各地拍场的交易数据显示,钱币的交易依然持续火热,展现出其深厚的收藏底蕴。2013年4月,香港斯宾克珍罕钱币交易会上推出的一枚民国十五年陆海军大元帅纪念币样币,曾以338万元天价拍卖成功。同年5月的北京春季交易会上,一枚湖南省造民国双旗币也以260万元进行现场成交,11月的北京秋季交易会上,一枚四川造币厂民国双旗币的最后成交价为185万元。种种数据表明,类似于湖南省造双旗币的诸多民国货币依然是今天艺术品收藏市场中的“香饽饽”。当前,国内的钱币交易市场依然保持着毫不逊色、持续火热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