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出现问题的成因 器官缺陷—失聪、裂唇、智障、脑麻痹等。 说话不清—不懂得控制口腔肌能,咬字发音不正确;口吃、声音沙哑、情绪紧张或发音速度不适中,都令说话不清。 理解能力—智力的限制,专注力弱,欠缺与人沟通的机会,影响理解能力。 表达能力─缺对事物的理解;说话组织能力较弱;认识字汇过少;欠缺模仿的机会,都影响表达能力。 缺乏沟通—自闭症,欠缺主动沟通的动机。 响应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当智障学员表达需要,得到适当响应,他便会继续表达需要。 相反,得不到适当的响应,渐渐地,学员有需要也不再表达。 训练智障人士语言的一些策略方法 生活教学法——在日常生活中,遇见不同事物,实时教导学员理解及表达。 伸延句子法——循序渐进地由单字至句子,由简单至复杂,提升他们的说话能力,例如:橙-要橙-永强要橙-永强要食橙。 游戏学习法——对于一些专注力低的学员,透过游戏中学习,加强认知能力,加深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较为有效。 分类学习法——可以运用沟通咭,有系统地将学习内容分类,配合情境学习。例如:人物、地方、交通工具、食物、水果等。 引导教学法——尽量运用环境和提示,引导学员正确说出答案。例如:请学员跟导师说苹果,学员并没有响应。导师改变要求,请学员找出放在台上的苹果沟通咭,当交给导师时,导师便询问:「这是什么?」引导学员回答:「苹果。」 其它例子:读数字引导学员读出 4 字。 引发语言表达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