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生活污水一体化设备专业报价

  • 发布时间:2019-08-31 08:22:34,加入时间:2019年04月13日(距今2286天)
  • 地址:中国»山东»潍坊:山东潍坊高新区天润大厦
  • 公司:山东澜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刘,手机:15963648661 微信:sdldhb666 QQ:2534961809

加强水产养殖面源污染监管的有关建议 

加快技术研发,培育尾水及底泥处理实用技术

加快研发尾水处理及底泥修复治理技术,鼓励采取进排水改造、生物净化、人工湿地、种植水生蔬菜花卉等养殖尾水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技术措施,开展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区域和工厂化养殖尾水处理;通过底泥修复处理、植物吸附转移、回收利用等方式提高养殖过程中底泥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弥补监管“漏洞”,严格管控养殖尾水及底泥排放

当前缺乏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的地方标准与有效管理措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必须加强源头控制,避免污染物的转移扩散。

一是加快传统池塘的升级改造,完善尾水、废弃物收集处理装置。大力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升级改造,开展水产养殖面源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合理选取相宜的水质净化设备、养殖尾水处理和粪便收集等装置,构建完善环保设施系统。

二是强化环境监管,明确职能分工。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应加强水产养殖监管合作,设立完整的水产养殖业管理系统,把环境问题纳入水产养殖业的管理要素中,尽快制定出台更加严格、明确的法律法规。在现有职能分工情况下,应进一步细化养殖管理部门的环保职责和监管部门的监管制度,加强日常巡查和养殖监督。

三是加强对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监测和养殖区域环境质量监测,建立健全养殖水域及其周边的环境预警评价机制。加快研发使用高科技自动监测设备,全力推进水产养殖机械化、管理自动化、用药合理化,及时掌握养殖区的环境质量情况和变动趋势。

转变养殖方式,实现水产养殖与水环境保护双赢

我国水产养殖业面临资源短缺、污染防治、疫病防控等一系列问题,监管水产养殖污染不能搞“一刀切”。要加大养殖科技投入,加快推进实施水产养殖科研重点研发计划,鼓励水产养殖单位改变单一、高密度、大量投饵网箱养殖的方式,推广综合种养、鱼菜共生、池塘循环水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积极开展绿色养殖技术模式集成和示范建设,推动传统水产养殖场生态化、休闲化改造,引导水产养殖业绿色、持续发展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