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1. 装料与密封
装料:将待处理的工件(如齿轮、轴承等)整齐地放置在炉内的料架上。工件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间隙,以便渗碳气体能够均匀分布。
密封:关闭炉门,确保炉内密封良好,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密封性能对于渗碳过程至关重要,因为氧气会干扰渗碳反应并导致氧化。
2. 预热
预热过程:启动加热系统,将炉内温度逐渐升高至渗碳温度(通常在850℃-950℃)。预热时间通常为2-3小时,具体时间取决于工件的尺寸和材质。
气氛置换:在预热过程中,通过气氛控制系统向炉内通入少量保护气体(如氮气或氩气),排出炉内的空气,防止工件氧化。
3. 渗碳过程
渗碳过程是渗碳炉的核心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滴注法:
原理:通过滴注系统将渗碳剂(如甲醇、、煤油等)滴入炉内。在高温下,渗碳剂分解产生一氧化碳(CO)和氢气(H₂)。CO在金属表面分解并渗入金属内部,形成碳化物层。
操作:滴注速度和渗碳剂的种类可以根据工件的材质和工艺要求进行调整,以控制渗碳层的深度和均匀性。
吸热法:
原理:通过吸热式发生器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然后将这些气体通入炉内进行渗碳。
操作:吸热式发生器可以提供稳定的渗碳气氛,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气瓶法:
原理:直接使用工业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等)从气瓶中通入炉内进行渗碳。
操作: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确保气体的纯度和流量稳定。
4. 保温
保温过程:在渗碳完成后,炉内温度保持在渗碳温度(如900℃)一段时间,通常为2-4小时。保温的目的是确保碳原子充分扩散到金属内部,形成均匀的渗碳层。
温度控制:通过温度控制系统精确控制保温温度,确保渗碳层的均匀性和深度。
5. 冷却
冷却过程:保温结束后,停止加热,通过自然冷却或强制冷却(如通入氮气或空气)的方式使工件降温至室温。
冷却方式:自然冷却适用于小批量生产,而强制冷却可以加快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6. 后处理
淬火:冷却后的工件通常需要进行淬火处理,以进一步提高表面硬度。淬火介质可以是油、水或聚乙烯醇水溶液等。
回火:淬火后的工件需要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淬火应力,提高工件的韧性。回火温度通常在150℃-300℃之间,回火时间根据工件的尺寸和材质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