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阴极保护系统中“恒电位仪”与“阴极保护电源柜”均服务于外加电流法的电能供给与控制,但二者定位、功能及组成存在明确区别,核心是“核心部件” 与“集成载体”的关系。
1. 核心概念与定位
恒电位仪:核心定位外加电流系统的核心控制与调节部件,具备电位闭环控制功能的专用电源设备
阴极保护电源柜:恒电位仪及配套设备的集成安装与保护载体(“柜体 + 辅助系统”)电气控制柜(含核心部件、辅助元件及防护结构)
2. 核心功能与组成
(1)恒电位仪:核心功能是“精准控电”任务是维持被保护金属的电位稳定,是电源柜的“核心组件”,具体功能与组成如下:
核心功能:
电位闭环控制:通过参比电极实时采集被保护金属电位,与预设保护电位对比,自动调节输出直流电流/电压,避免欠保护或过保护。
电能转换与输出:将电网交流电转换为符合阴极保护需求的低压直流电,为系统提供“保护电流”。
核心组成:电位采集模块、比较放大模块、功率转换模块、控制芯片等。
(2)阴极保护电源柜:核心功能是 “集成与保障”
其本质是将恒电位仪及系统运行所需的辅助设备整合到一个标准化柜体中,为核心部件提供安装、保护与辅助功能,具体如下:
核心功能:
设备集成:内置恒电位仪本体,同时集成输入输出断路器、交流接触器、防雷模块、电流/电压计量仪表等,形成完整的 “电源供给-控制-监测”单元。
安全防护:柜体采用防水、防尘、防腐设计,保护内部电气元件免受环境损坏;同时配备过载、短路、漏电保护电路,避免设备故障或人员触电。
便捷运维:柜体预留接线端子、检修门、状态指示灯,方便现场接线、参数查看与故障排查;部分智能柜还集成远程通信模块,支持远程监控。
核心组成:标准化柜体、恒电位仪、电气保护元件、监测仪表、接线端子等。
3. 二者的关系
包含关系:阴极保护电源柜是“容器”,恒电位仪是柜内的“核心部件”电源柜无法脱离恒电位仪独立实现“电位控制”,恒电位仪也需依托电源柜的辅助元件(如断路器、防雷器)和防护结构,才能安全、稳定地接入系统并运行。
协同作用:电网电能先接入电源柜,经内部断路器、接触器等预处理后输入恒电位仪;恒电位仪完成 “电位控制与电能转换”,输出的保护电流再经电源柜的输出端子,连接到被保护金属与辅助阳极,最终实现阴极保护。
总结
若将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比作“人体”,恒电位仪是“心脏 + 大脑”(,阴极保护电源柜则是“胸腔”,二者协同构成系统的“电能供给与控制中心”,确保保护功能的稳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