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 编程在工业中的应用:以 “自动上料系统” 为例
PLC 在工业里的应用随处可见,小到机床控制,大到流水线,核心都是 “接收信号→处理逻辑→控制设备”。今天以 “小型自动上料系统” 为例,看看 PLC 编程是怎么落地的。
先看系统需求:料斗空了,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启动上料电机;上料 10 秒后,停止电机;如果上料时出现故障(比如电机过载),立即停机并报警。
第一步,“输入输出分配”—— 这是编程前的关键。先列出所有信号:输入有 “料斗空位传感器”(I0.0)、“电机过载传感器”(I0.1)、“手动停止按钮”(I0.2);输出有 “上料电机”(Q0.0)、“故障报”(Q0.1)。把这些信号对应到 PLC 的端子上,写在表格里,避免后期混乱。
第二步,画梯形图逻辑。核心逻辑分三块:一是 “启动条件”:料斗空位(I0.0 闭合)且没有过载(I0.1 常闭,没故障时闭合),此时上料电机(Q0.0)启动,同时触发定时器 T37(设定 10 秒,即 100 个时基);二是 “停止条件”:定时器计时到(T37 闭合),或者手动按下停止按钮(I0.2 闭合),或者电机过载(I0.1 断开,常闭变常开),此时 Q0.0 断开,电机停止;三是 “故障报警”:电机过载(I0.1 断开)时,故障灯(Q0.1)亮,直到过载解除(I0.1 恢复常闭),再按复位按钮(可加一个 I0.3)复位。
第三步,调试。接好线后,先手动模拟信号:用导线短接 I0.0(模拟料斗空),看 Q0.0 是否启动,T37 是否开始计时;计时到后,看 Q0.0 是否停止。再模拟故障:断开 I0.1(模拟过载),看 Q0.0 是否停机,Q0.1 是否亮。
这个案例虽简单,但涵盖了 “传感器信号处理”“定时器控制”“故障保护”,是工业 PLC 应用的缩影。实际中,只要根据需求拆解信号,再用指令组合逻辑,就能完成复杂系统的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