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鱼与技术管理因果关系鉴定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以水平传播方式为主,除种苗和水体带毒外,养殖场周边养殖的加州鲈以及用于饲喂的麦鲮、土鲮等鲜活饵料鱼均可携带该病毒,应注意可能传染源的控制。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发病早期每天死亡十几尾,几天内可增至上百尾,甚至上千尾,死亡率达90%以上。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式,重点应做好预防工作。严格检疫,保证水源以及引入的鱼苗、鱼种不带病毒。
根据池塘条件及养殖技术水平合理设置放养密度,每亩放养3~5cm苗种1000~1200尾,放养密度过大,水体溶氧消耗较大,鱼的排泄物较多,造成氨氮、亚硝酸盐急剧升高,对养殖水体环境造成较大压力,水质管理困难,疾病风险升高。同时,塘内还可适当套养少量花白鲢、河蟹以减少水体中的残饵及有机质,降低水质恶化的风险。
当发现鳜鱼有可疑症状时要及时送检,确诊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后,应及时捞除病鱼及死鱼,深埋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此时塘内鳜鱼体质较弱,不要添、换水,切忌病急乱投医,盲目用药,防止鱼体产生应激反应,死亡量增大。减少甚至停止投喂饵料。使用聚维酮碘等温和的消毒剂对水体消毒1~2次,再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同时增加水体溶氧,确保水体溶氧在5.0 毫克/升以上。渔具不要与未发病塘口混用,以防交叉感染。